济宁新闻 泗水新闻 汶上新闻 嘉祥新闻 金乡新闻 鱼台新闻 微山新闻 邹城新闻 曲阜新闻 梁山新闻
地方网 > 山东 > 济宁市 > 曲阜新闻 > 正文

传承,文本的过去意义与今天理解的结合

来源:济南日报 2018-09-28 08:25   https://www.yybnet.net/

9月26日,第五届尼山世界文明论坛在曲阜开幕。来自中国、美国、日本、韩国等二十多个国家和地区的263位专家学者,将在3天内开展三十余场次“文明对话”,共同探讨实现文明相融相通的路径,为构建人类文明共同体献计。清华大学国学研究院院长陈来做了题为《认识传统的意义》的主题发言。陈来认为,继承的本质在于,文本的过去意义与今天的理解的结合。

人类学把传统分为大传统和小传统,小传统是指乡村社区的居民传统,大传统则是指文化的精英传统。广义地说,认识传统,可以包括对“传统”概念本身的讨论,也可以包括对各种不同形态的小传统的细部描述和发现。而我们这里是从思想文化的大传统着眼的,因为一个文明的特色是由其大传统所决定的。近代以来为人们所关注的与现代相对待的文化传统,近代有关文明冲突的讨论中所关注的文明传统,都是指文化的大传统而言的。

从中华文明来看,文化传统代表了民族文化的精神追求,也是民族的生命血脉,是民族的根和魂。传统有利于文化传承发展,形成历史文化的继承性和连续性。价值体系是文化传统的核心,提供一个文化的价值规范、价值理念、价值追求、价值理想即价值观。价值传统是民族的精神命脉,是伦理道德的载体,是社会秩序的保障。传统是文明质量的保证,传统赋予存在以意义,维护着古往今来的伟大理想。

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需要;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文化不断创新发展的需要;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需要;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需要。文化的继承,关键是承认在中华文化中含有超越时空、跨越国度、富有永恒意义,又有当代价值的成分。因此,在民族精神与价值观上,中华文化为我们今天的文化建设并不是仅仅提供了“民族形式”,而是提供了极其丰富的内容。

弘扬是把承接下来的传统发扬光大,因此弘扬与继承既联系又区别。继承是前提,弘扬是在继承基础上的发扬,往往指在实践中自觉地予以宣传、予以贯彻、予以提倡、予以发挥。近年来一直提倡弘扬优秀传统,发扬民族精神,都是自觉地对中华优秀文化加以发扬的积极实践。因此,真正的继承不是简单的承接,而是联系着弘扬,弘扬是更为自觉的继承传统的积极态度。继承意味着肯定,继承和弘扬的方针反映了现实的需要。继承与弘扬,正像继承与其他范畴的关系一样,不是割裂的,弘扬也是一种继承,发展也是一种继承,继承和弘扬发展是互相包含、关联一体的文化实践。

继承不是对文本语句作者意向的重述、体验,而是寻求一种使广大读者共通共感、可分享的思想文化内容。因为在内容上,作品意指的东西本来就远比作者之意更多,后来时代的解释就是把其中包含的更多的东西展开来,结合时代之所需,故文本语句作者的原意在这里并不重要。由文字固定下来的文本语句是开放给理解者的,从而文化的继承就是要通过每一时代自己的理解赋予或揭示其中适于今天的意义。继承的本质在于,真正的真理是文本的过去意义与今天的理解的结合。因此在继承上,要尽力不去执着文本语句的具体历史性,而着力阐明其中的普遍意义、普遍真理性。

当然,百年来中国社会变化很大,如农村社会从新中国成立前到新中国成立后,从改革前到改革后,城市化前到城市化后,社会变迁与变动的速度很快。城市的原有社会关系,在城市改造建设的发展过程中也转型变化。总之,人与人的关系及其关系形式都发生了巨大变化,这使得原来适用于旧的人际关系及其形式的规范,在新的社会结构条件下不再适用。如现代社会公私企事业的人际关系主要是“同事”,这种社会关系就是古代社会很少有的。市场经济焕发了人们实现个人价值的动力,并为之提供了制度环境,但也强化了追求个人私利的动机,与传统文化的主流价值观背道而驰。如何解决在新的社会关系结构中发挥传统文化的教化功能,还需要探索。可见,这些问题的解决,都不只是传统文化消极地调整自己去适应现代社会那么简单,而是包含着如何在变化的社会中,积极地发挥传统文化对于社会调治的作用和满足个人安身立命的功能。

总之,文化传承是继承和发展的统一,只有通过创造地继承和有继承地创造,才能在文化的发展中使文化连续性和创新性得到统一。文化的传承创新应当注重以下几个方面:其一,重视文化发展的连续性,继续倡导继承、弘扬中华文化。其二,重视对古代文化进行辩证的分析和选择,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要科学地确立标准。其三,重视典籍文本的开放性和解释者的创造性,古为今用,推陈出新。历史传承的文本在每一时代都面临新的问题、新的理解,而不断需要更新其意义。当代的文化继承,不能停留在文本的解释层次,而是使文本积极地向新时代开放,把文本的思想和我们自己的思想融合在一起,成为过去与现在的世界融合。当代的文化传承,不是把古代文本的意义视作固定的、单一的,而是使今人与历史文本进行创造性对话,对典籍文本作创造性诠释,对传统文本的普遍性内涵进行新的诠释和改造,以适应当代社会文化的需求。

传承和弘扬中华文化绝不意味着封闭自大、不看世界,中华文化的传承弘扬并不是当代中国文化发展的全部,当代中国文化的发展还包括广泛借鉴吸收世界文明的有益经验、成果等多方面。在历史上,中华民族一向兼收并蓄,海纳百川,不断学习吸收他人的好东西,把他人的好东西化成自己的东西,成为自己文化的一部分。文明因交流而多彩,因互鉴而丰富,对世界人民创造的优秀文明成果,必须要认真学习借鉴,在不断汲取各种文明养分中丰富和发展中华文化。

新闻推荐

会场零闪动全市零跳闸 济宁圆满保电央视中秋晚会

□通讯员徐可刘飞孙衡记者张思凯报道本报济宁讯尼山赏明月,天涯共此时。9月24日晚,2018年中央...

曲阜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曲阜市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传承,文本的过去意义与今天理解的结合)
频道推荐
  • 济南:“码上商量”与百姓贴得更近
  • 数字赋能,拓展“商量”广度深度效度济南:“码上商量”与百姓贴得更近
  • 按下快进键 抢抓黄金期
  • 潍坊滨海经济技术开发区京师幼儿园桌上推演,筑牢疫情防控线
  • “线上+线下”人社服务再升级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