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继峰:镇域经济发展要瞄准“高质量”
□本报记者孟一
本报通讯员郝龙臣
“镇域强则县市兴。发达的镇域经济,不仅能为县市区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更是乡镇百姓安居乐业的保障。”济宁市人大代表,曲阜市陵城镇党委书记刘继峰深有体会地说,当“高质量”成为经济发展的最新诉求,镇域经济也要紧跟动能转换的大潮,从项目建设、产业体系、园区服务等方面瞄准“高质量”。
从速度领先转变为质量卓著,从传统产业晋升为行业先驱,乡镇招商引资,绝对不能再“放进筐子里的都是菜了”。“我们现在的做法是,依托产业链招商,靠优质软环境引资,‘招\’商变‘选\’商的味道越来越足。”刘继峰说,作为一个工业镇,陵城镇了解自己的区位优势和产业基础,紧紧围绕电子信息、医疗器械、生物医药等产业开展产业招商、以企招商,提升招商引资规模和水平。同时,持续改善投资环境,扩大园区规划,招引符合主导产业的高附加值项目进驻。
鹿钦:期盼教育均衡迈向更高层次
□本报记者赵德鑫
本报通讯员乔志宇
在今年的两会上,济宁市人大代表、鱼台县实验中学校长鹿钦带来了一份《关于实施市级统筹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建议》。2017年,济宁市所有县区通过国家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验收,这标志着济宁市教育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但区域之间、城乡之间、学校之间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还存在一定差距。”在鹿钦看来,这种情况存在的最根本原因在于各县区经济发展不平衡由此导致教育投入的不平衡。
鹿钦建议在县区一级对教育投入财政困难,尤其是重大建设项目资金投入严重不足的形势下,希望相关部门研究制定有关政策措施,重点突出义务教育经费投入市级统筹的主导地位,弱化“以县为主”的硬性要求,实行市级财政倾斜政策,进一步完善以强扶弱的教育经费倾斜政策,支持、帮助、确保落后县区加大教育投入。
高广勇:持续发力打赢蓝天保卫战
□本报记者张誉耀
“去年,济宁市PM2.5年均浓度达到56微克/立方米、环境空气质量综合指数为6.37,两项指标改善幅度位居全省第1位;‘蓝天白云,繁星闪烁’天数为272天,较上年增加27天,‘济宁蓝\’逐步成为常态。”济宁市政协委员、济宁市环保局副局长高广勇说,通过科学治理、精准施策,大气污染防治攻坚战役取得明显成效。
“2018年,要实现空气环境质量持续大幅改善的目标,仍然需要采取更严、更实、更硬的措施,多管齐下‘治污染、降雾霾、增蓝天\’。”高广勇建议:继续推进产业结构调整,优化能源结构,严控工业企业污染排放,综合整治扬尘面源污染,强化扬尘污染点抑尘措施,实施物料堆场封闭式改造等。加大考核及问责力度,对完不成空气质量改善考核目标任务的,严格实行量化问责。
新闻推荐
泰山人才在崛起 经十多年精心实施,泰山人才工程成为山东重大人才品牌工程,创新成果涌如潮
□本报记者滕敦斋近年来,有一个称号叫得越来越响亮,这就是“泰山人才”。为加快推进人才强省战略,山东省2003年启动“泰山学者”建设工程,2014年启动泰山产业领军人才工程。截至2016...
曲阜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曲阜市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