翟鸿来带领学生野外访古,他工作起来非常敬业。
翟鸿来通过拓片给学生讲解刻在石头上的历史和故事。
精疲力尽的翟鸿来不慎滑倒在石坡上。
宣纸接连被强劲的山风撕破,坏天气严重影响了拓碑工作。
野外温度极低,忙碌中的翟鸿来为了能更精细地拓碑,索性脱下羽绒服。文/图本报记者陈文进
整整17个年头,山东省泰安市泰山学院附中的教师翟鸿来翻山越岭,寻访了省内几十处隐藏在山野乡间的古文化遗迹,以拓片、影像和笔记的方式记录研究这些文化遗迹。在他的努力下,一些含有佛经、墓志等文化符号的古代碑刻得到当地文物、文化部门的有效保护。
翟鸿来已年过五旬,读大学时喜欢上了书法、篆刻,后来迷恋上研究泰山传统文化。从2000年起,他跟三两知己踏上寻访古文化遗迹之路,他的足迹遍及泰山周边的宁阳、曲阜、莱芜等地。
野外寻访之路异常艰苦,烧饼、咸菜、矿泉水是他野餐的标配。最难过的是夏天,拓碑时不仅要忍受石碑的热烫,大汗淋漓之后还经常会遭到野蚊子追咬。有一次,翟鸿来的车在山上抛锚,他跟同伴摸黑走下山时已接近晚上10点钟,腿部被树枝划伤多处。
17年来,翟鸿来寻访、保护了几十处带有古文化信息的碑刻、摩崖石刻等遗迹。其中他跟驴友在泰山深谷里发现的一块南宋时期的石碑,揭开了泰山文化一段尘封的历史;他发现的一处摩崖石刻,引起了一位德国汉学博士关注,并专程来泰山考证;他在市场小摊上发现的一块泰山石敢当,上面刻有“泰山”字样,经考证出自元代,这一消息被日本一家权威文化机构发表在学报上,引发对泰山文化的关注。
凭借丰厚的国学底子,近年来翟鸿来一直给全校学生讲授传统文化课程。课堂上,他经常把他探寻、研究的拓片成果给学生们展示和讲解,从历史、文学和书法美学等角度,让孩子们从身边的文化遗迹中了解古代中华文明的光辉灿烂,从小树立文化自信。
新闻推荐
2015年12月,济宁被确定为全省人才改革试验区,济宁高新区被确定为先行先试的核心区。两年来,济宁高新区持续优化引才、育才、留才环境,不断提升人才发展对经济社会的贡献度。2017年,新入选国家“万人计...
曲阜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曲阜市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