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张帆
“儒学是中华文化整体性的符号,是代言中国文化。儒学直击人与社会乃至自然问题,历史上是文化传统主干作用。儒学国际传播,是世界性阐释儒学,可达到阐释中华文化整体以及总的中国想法、做法和说法,是阐释中华语义环境,在内核、整体结构上,将中国文化介绍出去。” 11月25日,出席首届全国儒家文化国际传播(曲阜)论坛的北京外国语大学教授、孔子研究院特聘专家田辰山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田辰山说,话语是中国文化内涵的一个载体。我们整个中国文化的整体部分,像价值观念、思维方式、认识事物的方式方法都在我们的汉语当中。儒学、中国文化,中国想法、做法、说法,说了出去积极效应不大,似乎很不容易被理解,是因为我们陷于寻找话语体系的被动。所以,我们现在最重要的就是怎么改善我们的话语载体,也就是形成自己的中华文化本身的话语,而不是我们用惯的现代汉语。现代汉语当中有很多西方词汇翻译成的词汇,我们现在用这些词汇来讲文化,难免把自己的文化讲得扭曲。在这个意义上,我们要跟西方的语言有些区别。现在汉语当中从西方翻译过来的部分,我们要把它搞清楚。在理清这个差别的基础之上,我们就能够把自己传播中国文化的话语建立起来。讲好中国故事,要建立中华文化自己的话语体系。经济话语、法制话语、媒体话语都需要用中国文化的话语去讲。
田辰山表示,数千年历史过程形成的儒学传统,它的博大,是毋庸言说的。但是否可一言以蔽之?就比较中西哲学阐释领域而言,是可以的;即与印欧传统相对而言,是这四个字:一多不分。相对于世界,尤其对印欧传统而言,“一多不分”为最不同、最突出的中华特点。“一多不分”就是任何“一”都与“多”分不开;“一”是任何东西,我、你、他,都不是单独的,而是与他物、他人,与世界万物、人群社会不分的。因为任何事物、任何人都相系不分,所以呈现浑然一体,构成一个整体,所以“一”也是这浑然一体之“一”。这样“一”本身其实即是任何物、事、人的延续不断,“一”就意为延续、联系,就是“以关系为本”,是无限关系,是须臾不可离开关系。正是这个“延续不断”之“一”,致使现存世界无没有可能有一个超绝在上、与一切相隔断关系的“一”。“一多不分”渗透在中国人对自然宇宙万物的认识、对一切事物的认知观、对一切事物进行思考的思维方式、价值观以及创造汉语的初心及汉字语言的精神魂魄。《说文解字》的每个汉字中,我们都会发现浓郁的“一多不分”精髓含义。可以结论说:中国的一切故事都旨在叙述“一多不分”,也因此都是“一多不分”故事。也可说在中国发生的故事,只有旨在叙述“一多不分”,才是中国故事,否则是不伦不类故事。中国一切故事,只要能阐释出 “一多不分”内涵的,就会好懂,不仅对中国人好懂,对世界也好懂,最可能产生共鸣。“一多不分”使我们有能力讲明白儒学中国的文化,澄清、解除困惑的问题,让我们有信心讲好中国动人的故事。
新闻推荐
本报讯“浇地方便了,费用降低了,机井通电为我们农民带来了大实惠,电力足,小麦畅喝‘越冬水\’,我们这心里可踏实了,太感谢你们了!”11月15日,曲阜市石门山镇西焦村村委书记张树亮与村委主任董鹏代表该村4...
曲阜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曲阜市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