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通讯员马海滨
一场秋雨让济宁燥热的天气猝不及防地遁形了。在淋淋漓漓的细雨中,我突然想起曲阜的那个海棠小镇,“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然而,电话那端却传来小镇主人宋慧娟一如平常的笑声爽朗:海棠依旧,美着呢!
其实,海棠的花期早就过去了。宋慧娟说的是海棠的另一种美:一树繁花之后,现在正是海棠果成熟的季节,大大小小的海棠果儿挂满枝头,点缀着秋天的静美。
春华秋实,恰如宋慧娟精彩的创业人生。
她从城里来
在圣城曲阜西南部,距市区9.5公里处,有一个陵城镇。在这个镇驻地,有一个郑庄村。尽管村里只有89户,300多人,但这个村却历史悠久,坊间流传着“郑氏慈悲保安宁,董姓报恩易村名”的故事,相传清康熙年间,董姓逃荒来此,借住郑姓菜园屋,成村后,感郑氏之恩,故取名郑家庄。
按说,区位优势这么明显,郑庄村的经济发展应该挺好的。但因为村头的那片地,起初有人种大棚蔬菜,没成功,又种中药草,也失败了,村里也不知道用它经营些啥好。这块地已经荒芜了很长时间,杂草丛生,成了村民心中的一个疼痛。2002年,一个消息在郑庄流传:咱那片地又要开始动工了。细心的村民发现,有一个“城里来的,年轻貌美”的女人经常光顾这里,每次来都带着很多人。
这个“城里女人”就是宋慧娟。在曲阜商业圈,提起宋慧娟,相比所做的生意,她“爱折腾”的性格反倒是更为人熟知。1989年,刚毕业还不到20岁的宋慧娟被分配到了一个事业单位工作,捧上大家都眼馋的“铁饭碗”。年轻的她怀着一股热情和干劲,勤勤恳恳做事,踏踏实实做人。因为勤勉和努力,不到两年就从小职员做到了办公室主任,“虽然工作稳定、体面,但不能改变我家庭贫困的现状啊。记得最困难的时候,我连给同事结婚随份子的钱都拿不出”。
是安于现状,还是奋力一搏?面对经济的拮据和生活的困苦,“求思求变”的念头一次又一次在宋慧娟心头翻腾着。几经思索,年轻气盛的她谢绝了领导的挽留,同事的劝导,义无反顾地迈上了辞职下海经商的艰辛征程。
开弓没有回头箭。经过对广州、深圳等大城市的学习考察,宋慧娟瞄准了空调行业,开始了自己人生第一桶金的挖掘。为了尽早占领市场,宋慧娟硬着头皮向亲戚朋友借钱注册了公司。可是,梦想是火热的,现实是冰冷的,“新事物要被接受总不是一帆风顺的。空调虽好,但当时我们北方很多人还不知道什么是空调,订单寥寥无几”。
尽管刚刚燃起来的斗志被狠狠地泼了一盆冷水,但宋慧娟没有退缩,事实上,现实也让她无路可退。她舍下脸面,动员一切可以动用的关系帮忙联系客户,不知道说了多少话,求了多少人,也不知道流了多少汗,哭了多少回,功夫不负有心人,凭借着过硬的产品质量和诚信的经商之道,订单终于逐渐多了起来,生意更是一天比一天好转。
再后来,宋慧娟又先后从事过石油经营、贸易培训,因为眼光准,样样取得不错的效益。2002年,坐拥千万资产的宋慧娟萌生退意,当丈夫无意中提起郑庄附近那片地时,她一下子上了心,如火如荼的城市建设一定会让苗木发展有很大的市场空间,经营苗圃不仅可以取得利润,还可以回归自然、修身养性,一举两得,何乐而不为呢?
泥土的芬芳
就这样,“建个大花园养花种草喝茶”的梦想让宋慧娟从城里来到了乡下。
拿着签好的承包合同,宋慧娟第一次以土地主人的身份来到这片土地。那天,正好下着小雨,一到地里,她的高跟鞋就陷进了土地,沾满了泥巴,弄的她很是狼狈。疯长的杂草,坍塌的大棚,这满目的荒芜凄凉哪有一点“大花园”的影子啊?不过,宋慧娟很有信心,我就是来改变这块土地的。对此,宋慧娟还给她的公司注册了一个“银府”的响亮名字。
宋慧娟想的很简单,把苗栽下去坐等长大就行呗。但是,陌生的领域,莽撞的起步,其难度可想而知。引进的苗木就像专门跟她作对似的,栽了死,死了栽,就是不活,不到一年,为数不小的积蓄就被折腾光了。用工、管理、施肥都要用钱,银行不给贷款,只好东借西凑;为尽快回收资金,宋慧娟还急切地接了第一批工程——铁路绿化,但由于缺乏经验,加之管护不当,苗木几乎全部死亡,不但未收回苗木款,结果还赔了大笔用工费。
沉痛的教训,终于把宋慧娟击醒了。宋慧娟终于明白,什么事情都不能蛮干,都要讲究科学,讲究套路。宋慧娟当即下定决心,从头学起、从头干起、虚心请教同行专家、认真学习相关专业知识、买科技书籍、聘请专业人士进行指导。这期间,宋慧娟大胆接了这么一个活儿,济宁某高校需要从老校区往新校区移植古树。当时,像这样的大活儿一般落不到宋慧娟头上。可就是因为这活儿太大太险了,别的绿化公司都不敢接,学校才找到了宋慧娟。一位植物学家劝她,最好不要接这么高难度的工程。宋慧娟和公司的农技工一商量,觉得这活儿并非不可能完成,于是就答应下来,在设计了一系列精确的方案后便开始移植工作。苗木移植有“三分种,七分养”的说法,凭借精心的呵护,古树成活率达到了95%以上,校园内许多参天的古树,为该校赢得花园式单位的称号。
帮高校移植古树让宋慧娟和她的公司“一战成名”,也让宋慧娟更加相信了科技的力量。2012年,宋慧娟的公司成立了山东省第一个林业院士工作站,承担了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高档蓝莓基地、高档观赏海棠示范园区等重大项目,并先后成立了两个专业合作社,在公司的带动下,合作社科学运营、管理规范,带动社员种植蓝莓,让社员享受到先进技术、理念、模式、管理所带来的好处。此外,合作社还建立了多种场外合作基地,年承揽绿化工程均在4000万元以上。
宋慧娟的苗木越种越多,从开始的200余亩,快速扩展到3000余亩,除郑庄整体被纳入园区之中外,苗木种植还辐射到了陵城、杨屯、陵北等村庄,一跃成为山东省林业龙头企业。
如今,宋慧娟早就和村民混熟了,没事的时候也会到村里去走走,遇上了就寒暄几句。有村民新摘了菜,会送给她一把,她不缺,但觉得却之不恭,就拿着。多年前她曾觉得脏的泥巴,如今闻来,竟有股子土香味,大自然的味儿。
建了一座“海棠小镇”
山东省林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省级妇女专业合作示范社,省级现代化示范苗圃,省级重点龙头企业,省级科普示范基地……获得这些个荣誉,对于宋慧娟的“银府”公司来说,并不意外,让人意外的是,2015年12月,“银府”公司却通过了国家AAA级旅游风景区的认证。
这得益于宋慧娟的眼光。这些年,在“银府”公司800亩核心区里,海棠、柿子、山楂、石楠、枫树种植都已成规模,园区建设也趋向园林风格,山石湖泊、小桥流水、亭台楼阁,点缀在万千花木丛中,像一处世外桃源。有时候,宋慧娟坐在办公室的落地窗前,轻啜着一杯清茶。无疑,她很好地实现了当初的梦想。
然而,过上理想日子的宋慧娟却又坐不住了,她觉得自己坐拥偌大一个园林“太奢侈”,好风景应该拿出来与别人共享。2015年,山东省正开始实施“乡村文明行动”,济宁市建设“美丽乡村”,曲阜依托孔子文化对村庄进行仿古改造,围在“银府”园区之中的郑庄村恰好进入了陵城镇首批改造范围。宋慧娟的思路一下子清晰起来,何不依托银府生态园的区位优势,开放观光,发展乡村旅游呢?
有了这个思路,宋慧娟很快就在园区内设计建设了九曲长廊、木屋客栈,打造了房车露营,养生茶馆等;为郑庄村修通了两条主干道,硬化了家家户户的门前道路,将村里的民居改造成了青瓦白墙的明清风格,墙面绘制了水墨丹青壁画,道路两侧则栽种了观赏花木,利用闲置房屋改造成了农家乐,形成了具有江南园林特色的观光村。
园中有村,村在园中,“银府”乡村游当年便通过了国家AAA级旅游风景区的认证。但是,由于当时正是乡村旅游的试水期,再加上前期的宣传不到位,部分功能不配套等因素,宋慧娟打造的乡村游一直处于不温不火的状态。但宋慧娟没有灰心,而是一步一步地完善园区的基础设施,她坚信自己的选择。
终于盼来了!2017年2月5日,指导“三农”工作的中央一号文件由新华社授权发布。在这份文件中,首次出现的“田园综合体”概念成为了热点,其“围绕有基础、有特色、有潜力的产业,建设一批农业文化旅游‘三位一体\’、生产生活生态同步改善、一产二产三产深度融合的特色村镇”的主张给了宋慧娟一针强心剂,也给她一个启示,她要打造一个“海棠小镇”,借以治愈现代人的大自然缺失症。
宋慧娟有这个优势,从2013年,宋慧娟就开始引种海棠,目前有贴梗、垂丝、西府、木瓜等20多个海棠品种达10000余株,“银府公司种植的海棠,无论是品种,还是种植规模,在整个华北地区都独一无二”,连来自上海、北京旅游规划专家、植物专家参观后都纷纷称赞。“海棠小镇”的名字高雅而神秘、亲切而别致,创意无价,一下子火了!2017年4月12日,曲阜市首届海棠文化艺术节在海棠小镇开幕。开幕当天,海棠小镇花团锦簇、人流如织,遍布园区的万余株海棠花竞相开放,吸引了3000多名市民、游客慕名而来。除传统的游乐项目外,小镇还举办了禅茶香道、国学培训、花海诗歌会、瑜伽培训、花丛旗袍秀、植物课堂、花艺制作、海棠随手拍等系列文化休闲活动。海棠树下,纷飞的花瓣雨中,身着传统汉服的工作人员拂袖凭壶,温文尔雅地演示着中国传统茶道的艺术风情,“海棠茶具有养胃护肝等功效,有着1000多年的历史,所以我们专门引进了茶海棠树种,开发海棠茶产品。”宋慧娟介绍说,“海棠全树都是宝,叶可炒茶,花可入酱,果可酿酒,如今,海棠茶、海棠酒、海棠甜品等近10种系列衍生品已经通过各项认证”。
宋慧娟还告诉笔者,目前海棠小镇正沿着生态、养生的主线深度开掘自身的特色农产品资源,拿出养了6年的无公害土地与济宁天天有机生态农业有限公司展开合作,所产有机蔬菜一半进行会员制销售,一半用于进园采摘……再加上与台湾生态药妆项目联手推出的手工皂、手工口红等等,一条绿色产业链正在海棠小镇逐渐完善起来。
海棠花语
宋慧娟说,作为一名创业女性,首先想的是企业如何生存下去,再就是利润,能做些力所能及、无愧于心的事儿就行了。就如当初在困难时,没有拖欠员工的工资她就很满意。尽管宋慧娟不说,我们还是扒拉出她的一些“往事”:公司为周边无法外出打工的女性提供就业岗位200多个,许多女性还在公司担任了中层以上管理职务,被济宁市妇联命名为全市第一批贫困母亲创业基地;积极响应“***,巾帼先行”的号召,认真对接***户并进行大力帮扶,带动周边300多名家庭妇女走上了苗木种植的道路;从2006年起,宋慧娟与山东省农广校曲阜分校合作开展了“阳光培训”工程,对合作社农民和公司员工先后开展了种养加技术、电商等方面知识的培训,惠及女性学员800余人,使普通家庭女性提高了个人素养,用自己勤劳的双手改变了命运。近年来,宋慧娟还一直致力于爱心事业和公益活动,与企业家朋友一起成立了快乐明德慈善协会,专门帮扶救助贫困儿童、残疾儿童以及贫困大学生等弱势群体。2016年,宋慧娟曾结对帮扶了一个泗水县的小姑娘,妈妈在她很小的时候就离家出走了,爸爸患糖尿病并发症很多,奶奶眼睛看不见,爷爷瘫痪在床。初见孩子的时候,小姑娘的眼睛不敢直视别人,特别自卑。通过这几年宋慧娟跟她的接触,以及平时对她生活和学习方面的关心,现在小姑娘特别阳光、自信,“对儿童的帮扶不仅要让孩子吃饱穿暖,还要对他们的心理及精神世界给予更多的帮助。”对此,宋慧娟颇有心得。
宋慧娟很喜欢传统文化,无论走到哪里,口袋里都少不了装一本《论语》。曲阜不可绕过的儒家文化底蕴,让她在“海棠小镇”文化的打造上有着无限的发挥空间,在开掘乡村资源时,她们刻意避免了“乡村纪念馆”里放几样农具、播几段视频的老路子,而是充分借力儒家文化资源和乡村历史文化内涵,讲好“仁义礼智信”的故事,策划好代入感强的活动,专门开设了孔孟读书会、自然养生课堂、森林瑜伽、园林园艺体验课、亲子科普课;另一方面,与海棠有关的诗词歌赋、人文故事,为小镇的文化拓展提供了充足的素材,“围绕茶道、花道、香道、养生、野营拉练、生态种植等,设计了大量活动、储备了系统课程,确保游客每次来这里都有不一样的感受。”“海棠不惜胭脂色,嫣然一笑竹篱间”,在文人墨客眼中,海棠花娇媚却不娇气,素有“花中神仙”之美誉。当进一步得知海棠的花语是温和、美丽、快乐的时候,我们恍悟,这不正是宋慧娟人生的真实写照吗?
新闻推荐
昨日,祭孔大典在孔子故里曲阜举行记者安奇林摄商报济宁消息(记者孔祥梅孙诗梦)2017年9月28日上午9时,丁酉年祭孔大典在曲阜举行,海内外人士齐聚孔子故里,共同纪念孔子诞辰2568周年。“德不孤...
曲阜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曲阜市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