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命帖》梁鹄
刘云鹏
光和元年(公元178年),汉灵帝为了笼络知识分子,扩大势力与太学对垒,在洛阳鸿都门内设置“鸿都门学”。“鸿都门学”开始主要是诏引擅长文赋的太学生,后来又把擅长尺牍和工鸟虫篆书的诸生也诏引进去,并对这些在文艺上有特长的人授予官爵。“鸿都门学”诸生的待遇一时超过了太学的地位,许多人被授予高官或委以重任,范晔《后汉书·蔡邕传》记载:“(鸿都门学)诸生皆敕州、郡、三公举用辟诏,成出位刺史、太守,入为尚书、侍中,乃有封侯赐爵者。”以至于有“献赋一篇,或鸟篆盈简,而位升郎中”的情况,在汉代以荐举、考核和征辟入仕的途径外提供了另外一条进入仕途的道路。汉灵帝这种举动招来了一些大臣的不满,如蔡邕、杨赐、阳球等重臣纷纷上书极力反对,要求撤除“鸿都门学”,但这并没有改变灵帝的态度。“鸿都门学”将书法与文字教育结合起来,形成了一种独特的艺术教育方式,也使书法有了独立的品格,“这与同期产生的非实用而更能充分表现线条的今草书,都标志着书法已从‘经艺志末,王政之始\’的文字观念约束中完全解放出来”。(华人德《中国书法史·两汉》)“鸿都门学”的设立不但提高了文学艺术人才的地位,而且也培养了一批书法大家,梁鹄便是其中的一位优秀代表。
梁鹄,生卒年不详,字孟皇。安定乌氏(今平凉西北)人。梁鹄少年时就爱好书法,尤其擅长隶书,被举荐为孝廉。梁鹄在书法上取法师宜官和王次仲,这两位在中国隶书的发展史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王次仲是一位具有传奇色彩的人物,是东汉时期著名的书法家(一说秦书法家),少年时就有异于他人的志向,在20岁时,变仓颉所创旧体大篆为隶书。其书法取法高远,也被选进了“鸿都门学”,因此得到了师宜官的面授。师宜官在当时书坛具有很高的地位,“灵帝好书,时多能者,而师宜官为最,大则一字径丈,小则方寸千言,甚矜其能”。(孙过庭《书谱》)在“鸿都门学”中,师宜官隶书占鳌头,“灵帝时征天下工书于鸿都门,至百人,八分称宜官为最”。(张怀瓘《书断》)正是梁鹄的天赋和勤奋,加上“鸿都门学”良好的艺术氛围和名师的指导,他在隶书方面达到了很高的造诣,并闻名朝野。梁鹄因擅长书法被任为选部尚书,后升任幽州刺史。而这时黄巾起义,天下大乱,群雄割据,梁鹄便投奔荆州牧刘表。在梁鹄任选部尚书时,曹操想任洛阳令,梁鹄却让他出任北部尉,因此梁鹄与曹操结怨。建安十三年,曹操击败刘表破荆州后,曹操放弃前嫌,慕名访求梁鹄,并任梁鹄军司马之职。当时曹操阵营中,聚集了如师宜官、梁鹄、钟繇、邯郸淳、韦诞等书法大家。钟繇诸体皆精,“备尽法度,为正书之祖”。(《宣和书谱》),在书法史上与王羲之、张芝齐名。邯郸淳博学多才,精通训诂,诸体皆能,尤善篆籀。韦诞师法张芝,诸书并善,尤其精通题署匾额。但是在这几位书法大家中,曹操最喜欢梁鹄的书法,常将梁鹄的书法悬挂在营帐或挂在墙壁欣赏,认为梁鹄的书法水平要高于师宜官。后世对梁鹄的书法评价也非常高。梁庾肩吾的《书品》中,将梁鹄、皇象、钟繇、索靖等九人的八分书列为上品之下。唐李嗣真《书后品》列梁鹄书为上之中品,唐张怀瓘《书断》将其列为妙品。梁鹄亦擅长题署大字,曹操宫殿中的题署多出自梁鹄之手。
梁鹄书迹流传下来的极少。南宋人郑樵《通志金石略》著录了两碑,即《魏武帝受禅坛记》和《魏封议郎孔羡好宗圣侯碑》,前者在宋时已佚失不存。
《魏封议郎孔羡好宗圣侯碑》,简称《孔羡碑》,刻于三国魏黄初元年(公元220年),原石现藏于山东曲阜。隶书,22行,满行40字,额篆书题:“鲁孔子庙碑”,在碑的左方有宋人张稚圭题记:“魏陈思王曹植词,梁鹄书。”宋洪适《隶释》一书评价说:“魏隶可珍为四碑,鹄修《孔子庙碑》为冠。”此碑点画饱满圆浑,法度严谨,无一笔有松懈之感;结体宽舒,方正得当,具有庄重华贵之气。但与汉碑相比,已无汉碑的古朴厚重。清杨守敬评曰:“此碑以方正板实胜,略不满者,稍带寒俭之气,六代人分楷多宗此种,唯北齐少似之者。”此评价甚为中肯。
宋《汝帖》中有梁鹄隶书《受命帖》一帖,此帖的结体与《孔羡碑》极为相似,结体宽舒方正,用笔瘦劲刚健,与《孔羡碑》饱满圆浑笔法有所区别,这是由于《孔羡碑》受自然风化的影响所致。
梁鹄的隶书在曹魏时期具有很高的地位,为当时隶书的正宗,并且这种隶书成为唐至明代隶书创作的范式,影响非常深远。
新闻推荐
兰陵“多善为学”,这是兰陵文化的重要特点,汉人刘向在《孙卿书录》中说:“兰陵多善为学,盖以孙卿也。”荀子对兰陵文化的形成传承、发展繁荣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现基于此谈一下粗浅的认识,以求教于...
曲阜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曲阜市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