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冯启俊
学生中考成绩排名在全市稳居前列,优秀率达到一半以上;今年全市文科第一名、阜阳一中理科第一名初中均毕业于这所学校,在人们眼中,她的学生素质高、品行好、潜力大。尽管成绩不能代表一切,但从一个侧面印证了这所学校的教育教学理念。
外界眼中,出尖子生的学校,平时学生一定是“鸭梨山大”,晚自习上到深夜、课桌上试卷堆成山、吃饭上厕所也得掐着点。然而这所学校却显得“另类”,不仅不搞疲劳战术,平时的课也没个“正经”:每个学生都要上校内开设的兴趣课,每周一个下午四处跑班,外语开了考试用不上的韩语俄语,每个学期抽一个星期外出旅行,教师也很少给学生们补课……
“所有的胜利都是价值观的胜利。”阜阳师范学院附属中学校长高家芳特别推崇刘国梁的这句话。对于应试与素质的一些热点问题,这位今年获批全省首批正高级“教授”教师的校长有着自己的“价值观”。
课程改革:无关考试却关乎成长
把一枚鸡蛋从五楼扔下来,如何才能不摔烂?为了这个问题,学生们开始了脑洞大开的“设计大赛”。“去年我们第一次开展这个活动,校园里鸡蛋烂了一地,今年就没几个了。”
这是师院附中物理兴趣小组的“鸡蛋撞地球设计大赛”。不仅是物理兴趣小组,其他小组的活动也是“飞一般的感觉”:化学兴趣小组的魔术揭秘课程,生物兴趣小组的生物实验田课程,地理兴趣小组的天文观测课程,政治兴趣小组的模拟法庭课程等,让学生们乐在其中。
附中有语文、数学、外语等12个学科兴趣小组,每个刚进校的七年级学生,都要参加一个兴趣小组,小组活动以实践为主,所以尽管依据课程建立,还是激发了学生们的热情。化学尽管到九年级才开课,但七年级的兴趣小组活动,以生活中的化学为主,通过实验来揭秘吐火等魔术,让学生对化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很多学生视英语为老大难,但英语兴趣小组以话剧表演、日常交流为手段,学生不仅用英语排演《罗密欧与朱丽叶》,还有模有样地排演了《三国演义》。
12个兴趣小组逐渐发展为附中特色鲜明的校本课程,每周五下午的校本教学,学生们便开始了班级间的“大流动”。在附中,这样无关考试的课程还有很多:起始年级开设第二外语,目前已开设韩语、俄语课程,让学生领略不同的文化;根据学生的身心特点,不同年级开展了经典文化研读;定期开展社会实践课,组织学生到特教学校、儿童福利院、敬老院开展公益活动;除了开足体育课,学校还特设武术、跆拳道、啦啦操、艺术体操等兴趣班,引导学生热爱运动、增强体魄。
考试竞争这么激烈,这些课程会不会耽误孩子们的学习?“开始时也有一些家长不理解,但看到教学质量没受影响也都认可了,毕竟每个家长都希望孩子在快乐中学习成长。”高家芳说。
这一切,源于附中把“以学生为本”的理念真正落实到行动中。“无论什么样的孩子来学校,我们眼中看到的不是成绩,而是人。”高家芳说,附中的办学理念是“做适合学生的教育,办家长满意的学校”,什么样的教育适合学生?就是要适合学生的生理、心理、认知特点,激发学生的兴趣,“千万不能去做扼杀学习兴趣的事”,这首先要让学生喜欢我们的校园和课堂,喜欢我们的教师,他才能主动学习、高兴地接受课堂和老师传授的知识。
质教育:让学生去追寻诗和远方
从国子监孔庙、中国国家博物馆到鸟巢、水立方、圆明园遗址等地,学生们追寻历史的足迹,探索现代科技的奥秘,让平日被困在学校到家庭两点一线上的学生们兴奋不已。
今年4月19日,阜阳师院附中2016级七年级、八班级的1000多名师生先后来到北京、西安,开启为期五天的“走读长安城,触摸华夏史”西安研学之旅、“走进首都北京,憧憬未来梦想”北京研学之行。
对于研学旅行,很多人已经不陌生。研学旅行“是学校教育和校外教育衔接的创新形式,是教育教学的重要内容,是综合实践育人的有效途径”。去年11月份,教育部等11个部门印发《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不过对于很多学校来说,这只是个停留在文件上的美好概念。
最大的障碍是:几百甚至上千名学生外出,一旦出了事就是天大的责任,谁来保障安全?在师院附中,自从2015年启动研学旅行以来,规模却是年年壮大:2015年首次“传承儒家文化,弘扬民族精神”曲阜研学之旅,493名师生参加,今年的研学旅行达到1000多人。
上千名学生出去,出了事怎么办?“学生出去的那几天,我每天都睡不好觉,确实担心。但作为一名校长,必须要有这种责任和担当。”高家芳坦言,组织学生外出研学,学校承担了巨大的压力,但相对于孩子们的发展来说,这份压力却是值得的。
“一周下来,孩子懂事了、自立了,懂得感恩了。”很多家长给老师发来信息说。一个细节是,在出去之前,家长都是给孩子备好了一周的换洗衣服,想着孩子从来没洗过衣服,回来后肯定会带着一箱子的脏衣服。没想到,一周下来,孩子带回来的是洗得干干净净、叠得整整齐齐的衣服。对于父母的付出,很多孩子也知道说声“谢谢”了。老师们的感受则是,这对于学生团队意识、自立意识、探索意识的养成,是千百句空洞的说教都无法实现的。
在实践中探究,不仅对于课程学习本身是一个极为有益的促进,对于学生的心灵成长而言,亦是终身不能抹去的一笔。“如果因为有风险就因噎废食,把孩子一味关在校园内,对于孩子的成长来说,是一种不负责任。”高家芳说,在充分做好安全保障的前提下,学校会继续让孩子出去感受世界,追寻诗和远方。
师德师风:以职业荣誉感引领教师
课内不讲课外讲、课外办辅导班、办小饭桌、吃请收礼……近年来,一些师德师风问题引起社会广泛关注。在附中,却很少有家长反映这些方面的问题。
“办家长满意的学校”,不仅是出色的教育教学质量,更要有良好的师德师风。在附中,师德师风建设是一件摆在突出位置的大事。每年假期校本培训,师德师风、依法治教是必讲的内容;一旦发现教师有违反规定的行为,坚决“一票否决”;执行学生、同事定期评价制度,不合格的教师与评优评先绝缘。“不能说没有一个教师有在外办辅导班等行为的,只是附中的教师,对于自己的职业荣誉看得很重。”高家芳表示。
1987年附中建校,第二年进入学校成为第一名专职教师以来,高家芳经历了从普通教师到校长的每个岗位,至今仍坚持代课。“我知道教师们需要什么,老师来到学校,经济因素不可或缺,但重要的是归宿感幸福感成就感。”高家芳说。
“对于附中的老师而言,几百块钱不会影响生活,但如果把这几百块钱看得太重,就会影响生活甚至人生。”高家芳不厌其烦和教师“唠叨”这句话,附中的老师中几乎耳熟能详。与此相配套的是,附中给年轻教师提供了众多成才、成名的平台,让教师把精力转向教好每一节课上。结果是,补课收礼等现象难觅踪影。
良好的风气为学校、教师赢得了家长学生们的认同,很多学生毕业多年,和老师仍然像亲戚一般来往走动。“我当学生的时候,别说不认识校长,就是认识也不敢上前打招呼。我当了老师、校长,不希望再出现这种情况。”在高家芳看来,校长必须是个有境界有学养有担当的人,校长的权威来自综合因素形成的魅力,而不是靠板起面孔的“威严”。
“所有的胜利都是价值观的胜利。”高家芳打开手机,朋友圈中晒的是刘国梁的这句话。在这位一线教育者看来,素质教育不是口号幌子,更不会导致学生在考试中处于劣势,关键在于真正理解掌握素质教育的要义,把这种理念落实到位,收获成长快乐的不仅是学生,还有教育工作者们。
新闻推荐
16支队伍齐聚露营公园,近200名选手秀场争锋 2017亚洲少儿影视模特大赛山东总决赛在日照圆满落幕 亚洲国际童装节模特选拔赛同期举行
本报记者郑笃凯8月5日至6日,2017亚洲少儿影视模特大赛山东总决赛暨亚洲国际童装节模特选拔赛在日照阳光海岸露营公园举行。此次活动由黄海晨刊传媒有限公司、日照兴海建设开发有限公司联合主办,来...
曲阜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曲阜市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