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造另一个宇宙:中国人的传统时空思维》作者:(日)武田雅哉出版社:中华书局提到中国最古老的妖怪志,最迟于汉代成书的《山海经》是有名的一部。晋代陶渊明晚年的诗作《读山海经》,描写隐居山中的清闲生活,其中四句为:“泛览周王传,流观山海图。俯仰终宇宙,不乐复何如?”“周王传”,即西晋年间自战国魏襄王墓中出土的《穆天子传》,为记载周穆王西巡故事的小说。这四句的意思是说:“一边泛读这新发现的古代冒险小说,一边浏览怪物图鉴《山海经》的插图,在低头昂首之际,我仿佛明白宇宙的奥妙,难道还有比这更快乐的事吗?”从这四句可以知道当时的《山海经》附有插图,但是那些图后来失传。现在看到的插图,都是明清时代重绘的作品。
明代以降的《山海经》图有许多版本。以绘本以外的形式来描绘怪物姿态,在人类绘画史上,原本就有很长的历史。汉代墓室石块上所雕刻的壁画,即所谓“画像石”,上面画满了怪物。这类图画不只为死者,也是为了生者而画。东汉王延寿的《鲁灵光殿赋》,提到建于曲阜的灵光殿,壁上画着奇妙的生物图。这生物图可说是具有“叙事性”的图像。《山海经》本文中,一些表示方位或描述人物动作的句子,是对图像的说明。由此可以想见,《山海经》是一部先有图后有文的著作。
《山海经》这部古代怪物图鉴中所列举的异形动植物,不只是对人造成威胁以及会袭击旅人的坏家伙,往往还是被人类吃掉的怪物。《山海经》清楚记载着吃什么怪物会有什么效果。例如,《山海经》第一卷《南山经》说,吃了外形如狸的野兽“类”,就不会心生嫉妒;又说,吃了鱼身蛇尾的怪物“虎蛟”,不但皮肤不会溃烂肿胀,还能治痔疮。《山海经》有关怪物的段落中,常可见到这样的叙述。的确,《山海经》可当成“水陆珍味”的说明书来读。只是,《山海经》明明是怪物志,为什么写得像食物志一样呢?
我们知道,《本草纲目》中万物的价值,未必仅限于“药用”的狭窄用途,而是依据“此物应如何处理才最适合食用”之标准来测定。这是本草学的方法论。《本草纲目》不只记载植物、矿物和动物,连尿桶、木屐带子、上吊用的绳子,在书中也被人拿来料理,最后进到他们的胃里了呢!
在日本,若说到中国人与“吃”,最多只想到中华料理吧!阅读中国通俗小说时,就了解“吃”对于故事情节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就连大家熟知的《西游记》,也是由于妖怪“想吃”营养价值高的唐僧,才让故事继续发展下去。总之,本草学上“吃唐僧肉就能长生不老”的功效,对贤明的妖怪来说是基本常识。不论《三国演义》还是《水浒传》,“吃”在故事进展上常常具有重要意义,热诚的读者想必同意这个说法吧!
在我的印象中,中国的故事,是由构成中国人世界观的“吃”的形象所推动。因此,吃掉别的东西、也被别的东西吃掉的怪物,在中国人的故事世界里,就成了主角。从这个角度看,才可以理解《山海经》为何写得像食物志一样吧!
新闻推荐
声音中国城市化进程太明显解决入学难是渐进过程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推进,教育资源紧缺等“大城市病”愈发明显,流动儿童的教育难题不是单纯的教育问题,而是诸多社会管理方式交错影响下的教育表...
曲阜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曲阜市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