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小陆
冬季里在城的四周走走,有一种风景一次次进入眼目,那就是芦苇。
一丛丛,一片片的被种植在湖泽、池塘、沟渠沿岸和低湿地的芦苇,顶着毛茸茸的芦花,亭亭直立在瑟瑟寒风中。在花叶飞尽、大地沉寂的隆冬时节,着实为景地增加了一抹亮点。
芦苇,对于我现在所生活的地方——济宁,并不难寻。因为济宁,是名副其实的水城。从城内到城外,河道纵横,池湖密布。西边的大运河,东边的洸府河,南边的太白湖,穿城而过的古运河,再加上新近增加的多个湿地,更是给芦苇种植提供了得天独厚的优势。
芦苇种植的历史悠远,范围广泛,但我认识它却是在自己长大以后。家里住的老房子是用石头垒就的,房顶上有房梁,檩条,另外就是苇领。很小的时候冬天早上怕冷不起床,懒在床上没有看的,就看着房顶玩,看着苇领上没有清掉的芦花,有大有小,多多少少。那时候不知道是芦花,就天天想它们怎样长成的,又是从哪里来,看着它们的形状产生各种幻想,这也应该算是自己编织的最早的童话故事了。
长大后有一次春天和朋友在水边玩,那时候芦苇刚冒出,我不知道是芦苇,只记得一个湖边长大的同学说过苲草丸子特好吃,当时心心眼眼就想着苲草丸子,顺手指着刚冒出芦苇说,这是苲草吧?听到这,同伴好一阵大笑说,你没说是小麦就好。瞬时弄了我一个大大的红脸。
转眼在济宁这座城市已生活了三十多年,唐代司空曙的“钓罢归来不系船,江村月落正堪眠。纵然一夜风吹去,只在芦花浅水边”的画面亦是常景;“白鸟一双临水立,见人惊起入芦花”景象更是外出游览时,每每飞入手机的镜头。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年深外境犹吾境,日久他乡即故乡。
新闻推荐
本报记者王仰浩通讯员陈静武文文王先生竖起了大拇指1月28日,当王先生从兖州站售票值班员尹莹手里接过1300多元的退票款激...
济宁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济宁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