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任城讯(通讯员张亮)李营街道紧紧围绕提升群众文化生活满意度这一目标,强基固本,不断丰富群众的文化生活,增强群众文化获得感,真正把文化服务送到群众心坎上。
打造群众文化生活阵地。抓好群众文化活动阵地建设,确保各类活动项目的开展,活跃阵地的娱乐氛围。今年以来新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25个,设立固定的文化活动场所,统筹运用现有资源,为群众提供了一个设施较为完善的文化教育活动场所。李营街道辖区现有25个社区(村)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均配有文体活动室、党员教育室、普法教育室、图书室等各项功能室,并保证各活动室正常开放,农家书屋书籍定期更新,上半年为每个村(社区)配备儒学书籍150册,订阅济宁日报、支部生活、大众日报等报刊。群众有固定的文化活动场所——百兴大舞台,积极做好各项活动的管理和服务工作,完善各类规章制度、并搞好室内卫生、保持环境整洁美观。使得农民群众在家门口就能及时娱乐、充电,科学文化素养和身体素质不断提升。
全力搭建文化载体平台。全街道现每个社区 (村)都有至少一支群众文化活动队伍,如舞蹈队、健身队、腰鼓队、太极拳队等。为了使各文艺、健身队伍能够不断发展提高,并保持正常开展活动,街道文化站积极加强参与各队的指导、帮助和协调工作,鼓励和促进群众文化队伍的健康发展。培养发掘了以袁中霞、郭庆英、万娟、范新景等为代表的特色文化团队,为群众文化娱乐活动的开展发挥了主力军作用。近年来,李营街道几支文化团队的演出水平得到了很大提高,队伍人员更精干、更加适合群众的需求。广场舞队伍更是成为群众日常健身、街道举行演出活动不可缺少的一支生力军,多次参加街道组织的各类演出活动。
文化活动向日常化常态化延伸。以全街道39 支文体队伍为主体,扎实推进“五个大家”品牌建设、并开展系列文化活动。今年以来,开展迎新春活动5场次,文化惠民演出45场次,公益电影放映230余场,儒学讲堂260余场次,大型文化活动9场次,春节、元宵节、中秋节、重阳节等传统节日活动26场次。依托街道综合文化站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实践活动3场,公益性培训28场,各类专题讲座、培训8场,道德模范专题展览4场,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28次,关爱贫困儿童、贫困家庭、空巢老人等志愿服务活动12次,环境保护、义诊、心理疏导等公益活动5次。开展各类书画笔会活动8场,图书阅读活动6场,“我的书屋.我的梦”农村少年儿童阅读实践活动收集征文26篇“我身边的文体生活”征文活动19篇,张贴体育惠民政策明白纸140份,发放全民健身宣传页560余份。这些活动的开展,进一步丰富了广大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提升了群众文化素养和整体素质。
新闻推荐
2021济宁新年民族交响音乐会如约而至 新年音乐会奏响经典旋律
本报记者王艳茹通讯员谢炳俊新年音乐会,是一年里最有看头的演出之一,是一座城市对新年的最高礼遇。2021年1月1日,济宁大剧院...
济宁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济宁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