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小屋”:针对困难家庭无独立居住和学习环境的8至14岁儿童,以建档立卡贫困家庭为主,依托原有住房打造独立空间,进行规划、设计、装修,配备必要家具和学习生活用品,改善生活与学习环境。小屋建成后,配套提供爱心志愿者结对跟踪陪伴,帮助解决成长和学习中的困难问题,促进良好习惯养成和自立能力提高。
本报记者 刘伟栋
8月14日上午,市政府新闻办组织召开“希望小屋”儿童关爱项目新闻发布会。根据团省委“希望小屋”项目三年计划的部署要求,结合济宁市实际和前期摸排情况,济宁市三年内拟建设“希望小屋”1000个,每间小屋建设及配套资金约1.2万元,需要资金约1200万元。据介绍,今年年底前至少建设200个,实现符合建设条件、需求紧迫且特别困难的青少年全覆盖。2021年建设300个,2022年建设500个。其中,三年自筹建设500个,团省委、烟台团市委帮扶建设500个。
“希望小屋”项目自六月初在全省启动以来,团市委及时与市扶贫办对接,掌握济宁市建档立卡户中8至14岁儿童数量,对县市区团委进行统一部署,发动基层团组织、社会组织、青年志愿者逐户实地调查和意见征询,确定符合条件且有建设意愿的家庭共938户。截止到目前,已募集资金120余万元,团省委、烟台团市委援建资金100万元,现已建成“希望小屋”38间,在建46间。
项目实施:
由团市委统筹实施,负责项目的整体调度和推进,制定实施方案、项目基建、施工、物品配备、项目验收等环节的标准和流程,负责资金筹集和资金的统筹使用。
项目资金:
通过定向认领和社会化募集两种渠道获得,定向认领由爱心企业、各高校团组织、市直机关党团组织以及个人开展定向募捐和认领小屋,根据认领金额和意向意愿,可以对小屋进行冠名。
社会化募集由各界爱心人士通过省青基会、腾讯公益等平台,开展线上捐款。
新闻推荐
深刻总结发扬抗击疫情伟大斗争中形成的精神文明财富,将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融入基层治理体系,动员广大群众积极参与群防群控...
济宁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济宁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