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杨柳通讯员张树锋
大棚内种植的西瓜
初夏时节,走在兖州区大安镇的道路上,一条条平坦的乡村柏油路宛若穿行于绿色长廊中,荷叶优美的身姿随风摇曳,瓜果梨桃挂满了枝头,干净整洁的新村掩映在绿树红花中,农民搬进了楼房,用上了天然气,农业机械化、智能化取代了镰刀、锄头……新时代农民的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我们以强村富民为目标,实施乡村振兴,发展特色种植产业,建设生态宜居家园,让乡村美起来,农民富起来,日子红火起来。”大安镇主要负责人在谈起乡村振兴时说。
产业发展有特色农民增收有希望
刚刚入夏,皮薄、透甜、沙瓤的朱家屯西瓜红遍兖州周边县市,线上线下销售火爆,西瓜成了兖州大安镇朱家屯村特色种植产业品牌的“代名词”。与朱家屯村的西瓜火爆开售相比,隔壁前官庄村的旱藕已初成长,大片荷叶在水面铺开,下面养殖的小龙虾游弋嬉戏。7月赏荷花、8月采莲子、10月挖藕节,前官旱藕正在“升温”,成为大安农业产业又一特色品牌。而除了朱家屯的西瓜、前官庄村的旱藕,前、后盛村的“大安梨”、西垛村的瓜蒌、后白楼的苹果、樱桃、房院的葡萄等一批农业特色种植业已初具规模,形成了一批特色产业种植基地。
“乡村振兴发展强村富民产业,最大的资源就是土地和农民,根据土壤性质和种植传统,因地制宜、因村制宜,我们采取了‘党支部+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大力发展特色种植产业,形成了乡村产业发展有特色,村集体经济有收入,农户能增收的发展态势。”据大安镇一位分管负责人介绍,目前,大安镇已经形成了果树种植、蔬菜种植、中药材种植、苗圃种植、生态旅游、餐饮住宿六大特色产业。围绕六大产业,大安镇将采取政策扶持、技术支持等措施,引导各村推进特色农业标准化、绿色化、优质化、品牌化建设。
“围绕农业特色产业,未来我们将进一步发展体验式乡村旅游,逐步打造集种植、休闲、观光、采摘、餐饮、民宿于一体的乡村振兴生态旅游风景区。”该负责人说。
人才集聚有力量乡村振兴有方向
去年下半年,大安镇先后聘请了山东省果树研究所王少敏教授、山东省农科院农作物研究所王庆美教授等一批高层次科技人才成为大安镇乡村振兴合伙人。“乡村振兴实现可持续发展,人才是必备要素,我们把科技创新作为支撑,坚持‘内培外引’,破解人才瓶颈制约,形成人才集聚效应,激励各类人才在乡村振兴这个大舞台上,施展才华,大显身手。”大安镇一位分管负责人告诉记者,对外他们积极引进高层次科技人才,强化产学研合作,不断增强科技创新在农业发展中的运用,提升农业产业科技化、特色化、规模化。记者了解到,通过聘请乡村振兴合伙人,大安镇与高等科研院所合作,建立了山东省果树研究所梨树种植示范基地、山东省果树研究所樱桃种植示范基地等一系列基地。
同时,大安镇还实施了乡土人才培育工程,对内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和农村实用人才,帮助建立外来人才返乡、返智、返资创业和支持创业平台与机制,选拔一批本土“能人”进入村两委班子,发挥他们脑子灵、思维活、有办法的优点,在乡村振兴中展示自我、服务群众,当好“领头雁”、“带路人”。
此外,为了让乡村更美更宜居,在美丽乡村改造提升上,大安镇遵从群众的意愿,一方面保留农村改造民居,一方面推进农村社区化,既有农村味,也同步跟进基础设施配套,让农民的生活环境更加便捷、宜居。大安镇分管负责人告诉记者,村庄的管理和基础设施的投入维护,以及农民的生活保障补助,都来自于发展特色产业中的村集体收入。“通过乡村振兴,带来了产业兴、农民富、农村美的良性发展循环,这也是我们实施乡村振兴推进富民强村的最终目标。”该负责人笑着说。
新闻推荐
日前,仙营街道组织召开基干民兵应急排点验大会。会上宣读了民兵应急排干部的任命,抽点了民兵应急排队员,集中进行了《民兵誓...
济宁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济宁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