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融媒体特约记者廖晗)清明时节,祭奠先人、追思先祖是中华民族的传统。今年清明节期间,受疫情影响,人们祭扫的方式更加多元化,不仅有代祭扫、云祭扫等方式寄托哀思,还有不少人选择居家祭拜、微信追思。虽然祭扫的形式改变了,但是不变的是缅怀逝者、慎终追远的心意和情感。
“又到清明时,一岁一追思。一杯杏花酒,满盏敬故人……”4月4日是清明节,家住荆善安居小区的邓先生在家族微信群里发文表达哀思。往年清明节,邓先生都会与家人一起,带上祭品,驱车回济宁老家,与家族亲人一同上山扫墓。“今年清明期间,受疫情影响,要减少人员流动,减少人员聚集,避免现场祭扫。所以在疫情特殊时期,我们也理解,便提前拟好了悼念先祖的小短文,在清明节当天发送,和群里的亲友一起缅怀故人。”邓先生如是说。
除了微信群、朋友圈,还有不少市民通过其它线上渠道寄托哀思,如有些市民借助中华英烈网等云祭平台,通过点击鼠标,献一束鲜花、点一支蜡烛、留一个祝福,祭奠英烈,缅怀先辈。
别样的祭奠,同样的缅怀。“亲爱的老爸,愿您在那边一切安好!”“十几年过去了,今年以这种特殊的形式来纪念您。”“很庆幸你仍在我伸手即可触碰到的地方。”……清明节期间,不少市民轻触荧屏,借助网络云祭平台,将绵绵的思念传递到另外一个时空。
清明节当天,伴随着舒缓低沉的乐曲,家住阳光丽景小区的朱先生一家人围坐在一起,讲着故去亲人在世时的故事,以家庭追思会的方式缅怀逝去的亲人。“父亲去世已经七年了,往年都是到墓地去祭扫,今年处在疫情防控期,我们打算以家庭追思会的形式寄托哀思。”朱先生说,今年兄弟姐妹几个商量后决定开个家庭追思会,同时增进兄弟姐妹间的感情。“与以往到墓地匆匆忙忙地走个形式相比,家庭追思会真诚而庄重,更能让生者与逝者间安静告慰,心灵交流。”朱先生说。
哀思“上云”,素花寄情。与往年上山烧纸钱、点香烛等情况不同,今年鲜花祭祀新风也逐渐升温。采访中,不少市民告诉记者,在社会各界的倡导下,绿色、健康、安全的祭祀理念正逐渐深入人心,以“轻环保”“心主义”的姿态,去参与流传千年的追思节。“比如,朗诵一首诗歌、写下一段寄语、献上一束鲜花,都能让清明追思变得更加温馨、更加方便、更有意义。”市民方先生表示。
新闻推荐
随着企业陆续复工、返程高峰的到来,人员流动增加,社区疫情防控任务异常繁重,为缓解一线压力,在济宁城投控股集团党委统一指挥...
济宁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济宁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