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冲
近年来,济宁市基础设施建设快速发展,一大批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相继投入运营,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和保障。“十四五”是全面推进交通强国建设和加快实施新旧动能转换的关键阶段。建议:
一是着力构建“大交通”格局。规划中要突出统筹融合、协调发展理念,强化各种交通方式协调衔接,以促进设施建设为主线、服务民生为基点、改善交通为目标,加快形成规划、建设、管理各部门相互衔接、政策贯通、共同推进的决策协同机制和联席保障机制。拟定“十四五”期间建设项目库,并根据各部门的职能作用,对项目前期审批事项进行权责分工,保障项目落地,推动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综合化、一体化发展。规划中要着眼构建高品质的综合立体交通网,有效连接“水、路、铁、空”,完善多层次“铁路网”,优化提升“公路网”,畅通内河“水运网”,补强民用“航空网”,串联各种交通网络之间的“接口”, 打通“最后一公里”,形成区域交通一体化网络的主骨架。
二是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规划中要突出“全寿命周期绿色化”的理念,统筹交通线路、枢纽等设施布局,集约利用土地、通道线位、岸线等资源,减少生态冲击,严守生态保护红线,强化生态环保设计,结合“交通+旅游”的融合建设,适时打造绿色交通,与此同时,尽可能对早期工程历史遗留的生态环境问题开展交通基础设施生态修复,重塑绿水青山。规划中要对大气污染防治的目标和任务进行明确,纳入交通技术设施建设的远景规划,构建相对完善的工作体系,避免松一阵、紧一阵,加强工作的前瞻性和预见性。
三是优化提升公路网络。公路仍是交通出行的首选,在资源型城市的交通布局中,公路的先行地位当仁不让。规划中要注重推动高速公路建设补短板、增里程,优化布局、完善网络,适时对交通量大的路段实施改扩建。要优化路网层次结构,密织快速干线公路网络,减少过境交通与城际交通的相互干扰,逐步实现相邻城市间高等级公路的短直连接。在城区内部要推进城市布局优化和空间结构调整,实施“远近结合”,把城市出入道路、城区环线、城市快速路与市区内的主干道路更加紧密联系在一起。市区主干线、内环高架路要与国省干线公路互联互通,实现干线公路与综合交通枢纽以及集约型、高密度开发地区、重要产业园区的顺畅衔接。
四是统筹协调需要与可能的关系。项目推进过程中,土地和资金是最大制约因素,交通规划要与城市用地规划合署编制,在建设第一环就进行通盘布局,以免建设中出现“无地可用”被动局面。规划中要对建设资金来源、融资渠道进行谋划,改进建设投资政策,完善财政事权划分,加大市级政策扶持力度,激发公路事业发展的内生动力。积极对上争取资金,提高投资补助标准,落实相关奖励资金,缓解建设资金压力。积极探索多元化融资渠道,吸引社会资本注入建设市场,保障项目建设的源头活水。
(提案人:市政协委员、市公路事业发展中心政治处主任)
新闻推荐
本报记者杨柳通讯员郭朝阳为做好春季林木种苗生产供应及林业企业复工复产工作,近日,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制定了具体细化措施...
济宁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济宁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