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通讯员 范培倩 王如光
阳春三月,任城区二十里铺街道后屯村市级产业扶贫基地的15亩大棚草莓已经进入盛果期。走进大棚,浓浓的果香气息扑面而来,翠绿的藤蔓上红彤彤的草莓像一个个小灯笼点缀其间。随着天气转暖,在做好安全防疫的措施后,最近来采摘的游客逐渐增多,后屯村的村民张友社这几天也忙碌了起来,除草、摘蔓、采果,成了他每天的工作内容。据张友社介绍,前几年他患上了肿瘤,丧失了重体力劳动能力,家庭因此返贫,但扶贫基地建成后,他每天可以在此干干小工,一天可挣六七十元左右,一年将近有两万元的收入,既能实现在家门口劳动增收,又不耽误照顾家人。
据了解,任城区二十里铺街道后屯村市级产业扶贫基地位于后屯村北部,总投资70万元,其中产业扶贫资金50万元,建立起13个高效大棚发展草莓种植。基地采取“党组织+合作社+产业园+贫困户”的模式,吸纳广大贫困户参与其中,通过分红、务工等方式获得收入。2019年全村草莓销售额达到近百万元,村级集体经济保底收入十余万元,吸纳了39户低保户无偿分红,为60多个贫困劳动力提供了就近务工岗位。
为巩固提升脱贫成果,任城区把实施产业扶贫作为提高脱贫质量、实现稳定脱贫的重要抓手,支持村集体或新型经营主体建设农业产业扶贫基地,发展特色现代农业,提升设施种植水平,农业产业扶贫基地采取土地入股、资金分红等方式与贫困群众建立紧密联系机制,带动贫困群众增收致富;同时通过强化政策引导,重点扶持农业产业扶贫基地基础设施及配套设施建设、购置相关生产设备,采取“先建后补、以奖代补”的方式给予补助,实现可持续地脱贫发展。
新闻推荐
□记者孟一通讯员张美荣郭海深报道本报济宁讯3月8日,在济宁市兖州运河之都生态酒庄生产车间内,51岁的李福全正和工...
济宁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济宁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