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专访】之一
【疫情防控专访】之三
本报记者山进通讯员君来新亮
面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奋战在防疫一线的社区及村庄防控人员,以及家属应该如何调整心态?为此,记者专访了济宁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市级心理救援医疗队专家、济宁市精神病防治院临床心理科主任、主任医师曹中昌,请他谈谈疫情防控下社区及村庄防控人员及家属应该如何调整心态。
记者:现在的疫情防控仍然非常关键,严格防控对老百姓的正常生活可能会产生一定影响,那么防控人员会遇到哪些心理问题?
曹中昌:疫情期间,他们每天接触来来往往的人,其实他们的恐惧可能比我们更多,同时,还要向区域内居民不停地去询问、解释。个别居民有特殊情况,需要在防控许可范围内想办法去解决;有极少数居民蛮不讲理,拒不听从防控管理,可能会有一些焦虑烦躁,甚至愤怒等情绪出现。面对众多的复杂情况,防控人员长期不间断地工作会出现倦怠等心理。
记者:作为防控人员的家属会不会也有心理反应?
曹中昌:作为防控人员的家属也会有一些心理反应。比如:害怕会把病毒带到家里传染孩子,担心防控人员与人争吵,甚至被打被骂等,总之,作为家属更多的是担心。
记者:如果发生这样的心理问题需要怎么去调整呢?
曹中昌:首先相信每个人的自我修复能力,在遇到情绪问题时,每个人都有自己形成的一些方法调整自己的情绪。只有不能调整好自己,生活受到影响时才需要帮助。调整认知在很大程度上能缓解心理压力。其实压力之所以成为压力,就是因为你把压力当成了压力,面对压力时不把压力作为压力,那么压力对人的影响就会很小,这个有研究证实。面对压力我们调整认知可以换一个思路,首先,防控人员要有自豪感。在家睡觉都能为国家做贡献,护佑整个区域的安全,那贡献得多大啊!其次,对事儿不对人。阻止人员流动是防控疫情的具体行动,还可以对居民进行疫情下的健康教育,干点专家的活儿,想想心里都美。再说,上岗前的培训,知道如何阻断传染,只要按照要求就不会有病毒到处携带。当然,与人打交道,还需要掌握一些沟通的技巧,使用非暴力沟通的方式,会减少敌对和冲突,降低风险。
记者:防控人员如果遇到带着情绪的居民该如何沟通?
曹中昌:因为社区人员复杂,难免会出现各种各样的情况,所以在防控中也有不少难点。面对不和谐的场景如何更有成效的沟通,需要防控人员掌握一定的技巧。沟通有两种形式,一种是非语言沟通,包括体态、目光、表情、态度等。这些非语言的表现贯穿于言谈举止中,是多年形成的相对稳定的表现,就像一个人站在你面前,你自然而然地就有肃然起敬、或者望而生畏的感觉。另一种是语言沟通,这个相对容易改变。良好沟通的两大要素就是倾听和表达。
记者:怎么才能更好地倾听和表达呢?
曹中昌:倾听有几个层次,简单地说,最低的是听而不闻,好一点是假装倾听,再好一点是选择性的倾听,更好的是专注的倾听,最高的层次是设身处地的倾听。能够专注以上才能具备良好沟通的基础。其次是表达,表达也有不同,有些是词不达意,肯定沟通不好,能够准确表达是不是就能良好沟通呢?表达准确了,意思很清楚,但对方能不能理解,则又另当别论,最好的表达是使用对方的语言去表达。
记者:如果遇到不好沟通的人员怎么处理才好呢?
曹中昌:有一种非暴力沟通的方式比较适用,有四个表达的要素:一是观察到的,不做评价;二是表达感受;三是讲出需要;四是说出请求。按照这个方式去表达对方相对容易接受。对确实不听劝说的,一意孤行的人员,可以请求警察支援。
【专家简介】:
曹中昌,济宁市精神病防治院临床心理科主任,主任医师,济宁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市级心理救援医疗队专家。擅长精神分裂症和抑郁症的诊断、治疗,擅长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先后参与或主编医学专著43部,主持或参与完成科研课题6项,多次获济宁市科委科技进步二、三等奖。先后获济宁市卫生系统岗位能手、济宁市十佳行业标兵、济宁市心理保健专家、济宁市劳动模范等荣誉称号。2008年汶川抗震救灾,被山东省卫生厅记三等功。
济宁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心理援助
热线:
0537——12355
0537——3165837
心理援助专家24小时守候,聆听您的心声。
【健康小贴士】
1、有积极乐观的态度,比如遇到一个新问题,当成积累了新的经验。
2、学会适时表达自己的情绪,把自己的担心、恐惧、心烦、焦虑等情绪用语言表达出来。
3、动起来,运动可以调节情绪,改善焦虑,提高耐受压力的能力。
4、活在当下,用心去过每一天,生活在此时此刻,享受当下所拥有的一切。
5、学会爱,爱自己,爱周围人,有爱就少了许多愤怒。
6、学会宽容,容和忍是不同的概念,容是接纳,忍是压抑,感受不同。
新闻推荐
问:中小学开学前如何防控新冠肺炎?梁玉民(济宁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党委委员、副主任,主任医师):1.学校每日掌握教职员工及学生健...
济宁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济宁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