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通讯员张美荣李海波
2月26日,走进兖州区新兖镇瑞鹏蔬菜基地里,一畦畦芹菜、生菜等有机蔬菜郁郁葱葱,一派生机盎然。技术员李继海正通过手机查看蔬菜大棚内的温度和湿度。当湿度低于60%时,只需在手机上轻轻一点,大棚内的喷灌系统就会自动喷灌,种植管理效率提高70%。
李继海说,这套“智慧农业”智能化系统让大棚里种植的蔬菜,享受着标准的“星级”服务。开启补光灯,保温“自由”升降……不仅省时还省工,以前一个棚需要四五个人干活,现在一个人就可以。
“智慧农业”大显身手,减少了人员聚集。兖州区农业农村局科教科长乔存金介绍,面对当前疫情农业生产需要,兖州区打出一套“互联网+基地+技术”的“组合拳”,积极对接国内最先进的农业物联网公司设计建设,在现有基础比较好的两个现代农业园区进行传统种植管理模式升级改造,引导蔬菜种植户向现代化种植模式转变。
疫情虽严峻,农时不等人。当前是抗击疫情的紧要关头,也是春耕备播和农作物生产管理关键时期,兖州区农业农村部门迅速行动,一手抓抗疫、一手抓春耕,做到防疫和生产两不误。
在大安镇唐家营村,来顺农机合作社一方面利用喷洒机械对村周围以及农田道路进行消毒作业,一方面组织村民抢抓节令投入农业生产,错时下地、分散干活,在生产管理过程中佩戴防疫口罩,加强自身防护,做到抗“疫”不误农时。
“由于小麦播种以来,气温偏高,导致部分地块小麦旺长,易受低温冻害、倒伏的风险;再就是个别地块由于没有进行冬前化学除草和病虫防治,春季发生病虫草害的隐患较大。”2月17日,区农业农村局植保站站长朱跃文通过微信视频对合作社理事长邓来顺说。
目前,兖州区小麦陆续进入返青起身期,这一时期是田间管理、促进苗情转化的关键时期。兖州区农业农村局创新农技推广服务方式,积极推行“互联网+农技推广”的服务模式。根据疫情防控少接触实际情况,减少下乡指导次数,多利用微信、QQ等互联网工具进行技术指导。组织全区40余家蔬菜生产经营户、合作社、家庭农场和近百名农技推广骨干建起微信群,打通生产、需求、销售、技术等各自为战的信息孤岛,做好蔬菜生产、供应服务。目前,已安排专业技术人员采取信息发布、专家解疑、电话咨询等多种方式服务115人次,实时指导100多名种植户。
新闻推荐
本报记者杨柳近日,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结合济宁市实际,创新方案、细化流程,出台了5条具体措施,提高不动产登记服务水平,确保疫...
济宁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济宁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