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济宁讯(记者徐斐通讯员冯洪新史丹)记者近日从国家林业和草原局获悉,我国将提名济宁等7个城市参与全球第二批国际湿地城市遴选。济宁市国际湿地城市创建已通过国家认可并向国际湿地组织提名。
经过多年的努力和建设,济宁市湿地保护修复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在平原地区有着湿地面积大、分布广、种类多的特点,湿地资源和水资源十分丰富,具有创建国际湿地城市非常优越的条件。据调查结果显示,全市湿地面积达228万亩,湿地率达13.6%,湿地保护率达77.38%。截至目前,全市有1处国际重要湿地,1处省级自然保护区,35处市级以上湿地公园,其中,国家级湿地公园6处、省级湿地公园8处,湿地科普教育基地8处。
自2018年10月启动国际湿地城市创建以来,全市上下坚持“全面保护、科学修复、合理利用、持续发展”的原则,实行湿地面积总量管控,大力加强湿地建设,全面提升湿地保护修复水平,切实改善城市形象、提升城市品质。围绕国际湿地城市创建,成立了由市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的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出台了相关政策意见,形成了党委领导、政府负责、人大政协监督、部门齐抓共管、市县乡村联动的创建格局。着力做好城市湿地生态建设、重要湿地建设、小微湿地建设、湿地生态产业体系建设、湿地生态文化体系建设、湿地管理体系建设等6项重点建设任务,以环南四湖大生态带、市域重要河流水库和市级以上湿地公园等湿地生态环境为主体,围绕“生态环”建设,先后实施了山东南四湖湿地保护建设、湿地公园保护恢复工程,抓好采煤塌陷地生态修复,采取生态补水、退池还湖等湿地生态修复方式,对南四湖、泗河等河流进行水系提升,2019年完成湿地保护修复10万亩,建设湿地乡镇17个、湿地村居28个、小微湿地62个。全力营造共建共享浓厚氛围,市广播电视台、报纸媒体不间断播出湿地公益宣传口号,不定时刊发创湿及湿地生态建设各项重点工作进展情况;在城区陆续开展了湿地摄影作品展及湿地文化进社区、进学校、进机关等活动。据统计,创建国际湿地城市以来,全市开展各类活动68场次,发放宣传资料8万多份。
新闻推荐
本报评论员善弈者谋势,善谋者致远。在全市上下奋力抗击疫情的关键时期,2月20日,济宁市通过网上视频形式,举行了2020年“四个...
济宁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济宁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