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兖州讯(通讯员张振河)7月份进驻以来,兖州区漕河镇乡村振兴服务队牢固树立“三化”工作理念,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总要求,围绕“五大振兴”目标,建支部强队伍,抓调研摸实情,定项目谋发展,全力打造乡村振兴的“漕河模式”。
坚持党建引领,推进支部建设“规范化”。以提升村党支部组织力为重点,以解决党建弱化虚化边缘化问题为着力点,不断提升服务村和第一书记村党建规范化建设水平。结合《中国共产党支部工作条例》,从发展党员、党费收缴、三会一课、换届选举、四议两公开等基本工作流程入手,帮助村梳理各项支部工作规范流程节点,科学归并内容,使党支部“按图索骥”,基层党员一看就懂、一看就会。在服务队的指导下,新发展9名党员,增强了村后备干部力量。将所有服务村和第一书记村党群服务中心规范化提升工程纳入服务队帮扶项目库,着力优化村干部办公环境,完善配套设施,提升为民服务功能。争取资金26万元,为李家村新建面积116平米的为民服务中心,改变了多年来该村没有独立为民服务场所的状况。
做活土地文章,推进乡村产业“特色化”。实施强村固基工程,以农村土地流转为支撑,以专业合作社为纽带,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合理规划产业布局。经过调研论证,将服务村和第一书记村划分为西、中、东三个片区。西部以管家口村为中心,推广“一引四联双受益”(党建引领,集体联农户、集体联社会资本、公司联技术团队、公司联市场,村集体和群众双受益)发展模式,实行连片发展、抱团发展,形成规模效应;中部以漕河村为中心,发展农产品交易、现代服务业;东部贫水区以蔡桥、西曹、大厂村为重点,发展特色农作物种植。紧抓秋收秋种、腾茬换季的有利时机,共计推动土地流转4000余亩,其中,村集体自主经营土地近2000亩。按照自主经营和合作经营相结合的模式,由村党支部领办合作社,引导村民以土地入股,建设葡萄、红薯、麦种、辣椒等种植基地。今年,村集体收入全部突破5万元,其中管家口村达到了80万元。
强化问题导向,推进民意需求满足“精准化”。集中开展“大走访、大调研、大服务”行动,收集整理村民所需所求,有针对性地为民办实事好事。国庆节、重阳节、元旦期间,走访慰问老党员、老干部、贫困户等,为他们送去米、面、油等物品。扎实开展“人人彬彬有礼、村村干干净净”活动,开展全域式、地毯式、持续式村环境卫生整顿,对需要硬化的路面、需要整修的下水道、需要维修更换的路灯进行有针对性地纳入项目库,逐步加以整顿修缮。协调济宁市直机关医院、兖州区中医院等,开展“送医下乡”活动。为15个村的农家书屋充实15000余册国学图书,助力乡村儒学宣讲。精心开展“文明卫生示范户”“村居热心人”评选活动,做好群众好人好事宣传,使新时代文明理念、文明实践深入人心。
新闻推荐
关于接受杜林请求辞去济宁市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济宁市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民族侨务外事委员会副主任...
济宁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济宁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