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唐修岳
本报通讯员 刘凤来
民为邦本,本固邦宁。
民生是人民幸福之基、社会和谐之本。新一轮对口援疆工作开展以来,济宁市援疆指挥部深入贯彻落实中央治疆方略,聚焦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总目标,大力实施安居富民工程,突出抓好教育基础设施提升,持续推动健康扶贫落实,让居住在英吉沙的各族百姓有更多、更直接、更实在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用实际行动在祖国西北边陲诠释着血浓于水的民族大爱。
安居富民 各族百姓喜笑颜开
“富民安居”工程是每一批援疆干部的重要任务,经过多年的投入,这项帮扶工程已经搞得有声有色。济宁市援疆指挥部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水平建设、高效益推进的原则,把安居富民与美丽乡村建设有机结合起来,做到面积、功能、质量、产业不落后,水、电、路、气、厨、厕、浴功能完善,实现建新房、显新村、展新貌。
走进英吉沙县芒辛镇9村,一排排具有新疆民族特色的新居映入眼帘。“在党的好政策帮助下,村民从原来住土坯房变成了现在很敞亮的好房子,我们很感谢。”采访时,英吉沙县芒辛镇9村党支部书记凯萨尔·喀斯木指着照明灯感激地说,“现在全村268户村民家门口都安装了照明灯。村里成立了13个社会合作社,发展旅游和垂钓休闲项目,我们生活条件一天比一天好,生活水平一天比一天高。”
据统计,2017年以来济宁市援疆指挥部投入援疆资金3.2亿元,新建安居富民房17203户,完成23000户厕所改造和12100户庭院太阳能照明灯安装。2019年投入援疆资金8341万元,新建安居富民房2916户,完成16000户厕所改造和6800户庭院太阳能照明灯安装。投入援疆资金3000万元建设庭院经济,发展“安居房+棚圈+拱棚+苗圃”庭院经济,助力8109户农户脱贫。
深耕教育 播种希望的种子
在众多的援疆方式中,教育援疆是意义最深远的一项援疆工作。近年来,济宁市援疆指挥部投入援疆资金4921.3万元建设职业高中,投入援疆资金5000万元建设鲁英寄宿制初中,投入援疆资金4700.95万元,新建6所乡镇寄宿制学校。
聆听着悦耳的铃声,记者一行来到了英吉沙县实验中学,此时学生们正进行广播体操。整齐划一的队形、饱满有力的动作、动感热烈的韵律,充分展现出当代学生的青春与活力。“现在孩子们的精气神有了明显的改善,变得更加有礼貌、讲卫生,学习氛围也浓郁了许多。”采访时,来自济宁的援疆教师马洪营评价说。
“实现新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的总目标,根本在人、关键在教育。”济宁市援疆指挥部干部人才组副组长、新疆英吉沙县委统战部副部长张建强告诉记者,为加快形成“输血+造血”共同发展的教育援疆新格局,济宁市援疆指挥部先后实施了“规范常规教研,提升教学质量;开展优师带动,助推青师成长;组建教研团队,接续教育发展”等系列工作举措,将济宁优秀教育教学理念、方法融入受援学校办学实践,大量新型的学科教研、教师培训、集体备课、质量分析等活动已常态化开展。截至目前,累计举办示范课、研讨课、专题讲座、业务培训达百余场(节)次,覆盖教师6000余人次。
健康扶贫 拥抱幸福奔小康
因病致贫、因病返贫,一直是南疆脱贫攻坚路上的“绊脚石”和“拦路虎”。新一轮对口援疆工作开展以来,济宁市援疆指挥部以推进健康扶贫为抓手,助力提升英吉沙百姓幸福指数。
近日,在英吉沙县城镇卫生院的远程医学中心,城镇卫生院副院长阿依尼格尔·艾尔肯正在通过远程视频系统和县人民医院的援疆医疗专家进行在线交流。从今年5月份开始,济宁市援疆指挥部协助英吉沙县探索以县人民医院为龙头、乡镇卫生院为枢纽、村卫生室为基础的“医疗共同体”管理模式。
“‘医共体’的建立有效提升了乡镇卫生院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提高了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整体效率,形成基层首诊、分级诊疗、双向转诊的就医新格局。”济宁市援疆指挥部干部人才组组长、英吉沙县卫健委副主任孔祥锦介绍,目前,英吉沙已经实现了14个乡镇卫生院与县级人民医院远程会诊、在线咨询、教授互动、远程培训等健康服务。
白内障等眼科疾病在新疆喀什地区英吉沙县属于老年人常见病之一,由于医疗、经济条件受限,许多上了年纪的贫困老人饱受白内障病痛的折磨,给生活带来极大不便。从2017年开始,这一状况得到了改变。济宁市援疆指挥部每年列出专项资金,在英吉沙县实施“光明行”白内障复明工程,由济宁市派出医疗专家组,赴英吉沙对当地居民进行筛查、实施手术。目前,已为230余名当地贫困群众实施了白内障手术。
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健康扶贫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内在要求。据统计,2017年以来,济宁市共派出援疆医疗专家62人,医疗专家组开展的“业务质量服务提升年活动”,累计巡诊义诊50余次,今年以来先后参与抢救急危重病300多例。去年成立的山东喀什结核病防治中心英吉沙分中心,大大降低了当地结核病发病率,有效缓解了群众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问题。
民生连着民心、民心凝聚民力,做好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事关群众福祉和社会和谐稳定。“民生援疆工作取得的这些成绩是从2010年到现在逐年累积叠加的结果,这其中饱含着每一批济宁援疆干部人才的血汗。”回顾这几年来的援疆工作,济宁市援疆指挥部民生宣传组组长、英吉沙县文旅局副局长刘凤来感慨地说,我们所有援疆人将一批跟着一批干,一茬接着一茬干,把援疆工作做得更好、更扎实、更宏伟,让新疆各族人民和山东人民的心贴得更近,让英吉沙百姓和济宁百姓的心贴得更近。
图为济宁市对口援建的现代化学校—鲁英中学。记者 陈硕 摄
新闻推荐
1946年程广泉出生在滕县西坦村一个农民家庭。抗日战争时期,程广泉的两位先辈程子显、程子亮为保护共产党人,被日本兵枪杀。...
济宁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济宁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