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郭利
记者左丰岐报道
本报济宁讯“环境如水,发展是舟;水能载舟,也能覆舟。”日前,山东能源临矿集团王楼煤矿党委书记、矿长白景志说,“环境就是效益,只有坚持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并重的原则,扎实推进绿色矿山建设,企业才能实现高质量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近年来,该矿确立了“以生产促环保、以环保带生产”的工作思路,一手抓重点工程落实,一手抓矿区绿化、硬化、亮化、净化、美化,绿色矿山建设取得了看得见、觉得着的实效,走出了一条改革发展与生态保护齐头并进的新路子。
“我们投资1000多万元,在七采区安装了TDS智能干选系统,并在三采区布置充填工作面,安装了充填系统,对分选出的矸石进行充填,以矸换煤、科学开采,实现了矸石不升井。”该矿副矿长田福海介绍说。
据了解,该矿井下TDS智能干选设备无需水、无需介质、无煤泥水处理环节,与充填系统配合运行,有效改善了原煤煤质,减少了地面洗选用水量,避免了对水资源的污染。该套设备年排矸量可达15万吨,每年可增加经济效益1100多万元。
“2018年,我们投资2450万元,在井下建设了矿井水处理与复用项目,污水除盐后,水质达到了南水北调沿线排放标准,矿井水从源头上得到了治理,每年可创造经济效益500多万元。”该矿机电副总工程师张洪磊说。
除此之外,该矿通过实施地面新能源改造工程,充分利用压风机余热、地下水余热,矿区实现了集中制冷、供暖,淘汰了燃煤锅炉,实现了废气零排放,获得国家补贴资金45万元;投资1200万元建设了煤泥棚和配煤棚,从根本上解决了扬尘污染问题;在对矿区进行全面绿化的基础上,安装了矿区智能喷淋系统,煤场、煤泥场、矸石场,喷淋降尘实现了全覆盖,还购买了一辆雾炮车,增强了对矿区扬尘的治理效果。
“在采煤塌陷地治理方面,我们探索实施‘土地流转+生态农业开发’治理模式,形成了现代农业产业化体系,让千亩塌陷地变成了聚宝盆。”该矿副矿长张俊宝说。
据了解,该矿牢固树立“循环经济、绿色生态”的发展理念,以扩展产业链、提升价值链、完善利益链为宗旨,借助环境治理保证金、塌陷地治理资金,规划发展生态种植、淡水养殖、农产品初加工“三大产业”,直接带动周边村民1000多户,实现了乡村共享目标,成为济宁市落实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的典型代表。
新闻推荐
本报济宁讯(通讯员韩敏)日前,济宁市第三届硬笔书法比赛评审活动在济宁市育才中学举行。本次比赛得到全市各地各学校、各语委...
济宁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济宁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