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关心青少年成长、预防未成年人犯罪、保障未成年人合法权益,市公安局紧密结合公安工作职能,切实把关心下一代工作当成为一项全警工程、重点工程、系统工程,全面落实公安机关关心下一代工作任务,着力营造全市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环境。
筑牢安全屏障营造校园安全环境
推进校园“三防”建设,强化警校联动。部署全市“智慧安全校园示范点”创建活动,指导校园夯实人防、巩固物防、提升技防,指导各地统筹警力,在校园及周边设立治安岗亭、护学岗1246处,每日部署警力2200余人次,针对上放学重点时段、路段,建立动态科学勤务制度,有效预防各类突发事件的发生。
部署开展学生餐饮食品安全专项整治。会同市教育局、市场监督管理局、市卫生健康委员会相关部门对全市校园开展食品安全专项检查,对主体资格、从业人员、卫生条件等方面进行重点检查,严厉打击学校周边无证销售食品、销售“三无”食品等违法违规行为,保障广大在校学生食品安全。
积极开展校园周边道路交通秩序整治。紧抓隐患排查,对城区各中小学校、幼儿园周边道路,加装隔离护栏、临时信号灯、临时停车泊位、施划学生安全通道,为学生出行创造安全通行条件。加强源头管理,落实“护学岗”和高峰勤务制度,加强城区中小学周边路段巡逻执勤力度和密度,从严查处校园及周边道路车辆超速行驶、闯红灯、人行横道不礼让行人等违法行为,严格整治校车、接送学生车辆超员、超速、酒后驾驶、涉牌涉证等违法行为,积极协调教育部门对校园周边交通共抓共管,确保校园周边交通秩序井然有序。
广泛开展宣传提升未成年人法制意识
充实人员骨干,打造法制宣传队伍。近年来,市公安局充实公安机关法制宣讲团骨干成员16人,各类法治宣讲教育志愿者30余名,动员市公安局老干部10余人参与市公安局法制宣讲工作。积极推动贯彻落实法制副校长、法制辅导员制度,在辖区内各中小学配备法制副校长、辅导员,以未成年人为纽带,带动群众法治意识不断提升,全市公安法制民警、法制员共有181人被聘为法制副校长或辅导员,共计培训或宣讲87000余人次。
积极创新融合,扩大法制传播影响。强力推动法制宣传创新融合发展,通过传统媒体和新媒体平台,精心打造“扫黑除恶”、“反电诈”、“全民禁毒”、“交通安全”等公安重点工作专题和普法教育专栏40余个,积极做好《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等法制宣传,唱响主旋律、传播正能量,正确引导未成年人提升法律意识。
发挥警种优势,积极开展专题法制教育。指挥中心依托三级六长指挥长工作机制,不断健全完善警情处置机制程序,强化未成年人警情处置要求和培训。市交警支队在全市组织开展校园交通安全主题活动,联合教育部门组织小小志愿者参与不文明行为劝导,体验交警执法,加强交通安全知识的互动,举办“守护平安,幸福童年”暑期交通安全宣传,普及交通法律法规,提升小学生交通安全意识。禁毒支队组织开展毒品预防宣传进校园活动80余次,发放禁毒预防宣传手册11000余份,印发《致学生家长的一封信》20000余份,14所学校被评为市级未成年人毒品预防宣传教育“6·27”工程示范学校。刑侦支队严打拐卖儿童犯罪,有效保障被拐儿童的合法权益;联合团市委、市妇联等,印发了《济宁市公安局关于严厉打击拐卖妇女儿童犯罪广泛征集拐卖线索的通告》、《致人民群众的一封信》、《居民防拐常识》等宣传资料,推动反拐宣传工作进社区、进单位、进学校、进家庭,取得良好社会效果。
(通讯员宋元驰)
新闻推荐
本报济宁8月6日(记者唐修岳)今天下午,第六期“济宁文明随手拍”平台进社区活动走进济宁高新区。去年以来,济宁市坚持不懈地推...
济宁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济宁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