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宋娜 通讯员 统计宣
昨日,记者从市统计局获悉,上半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GDP)实现2572.51亿元、同比增长4.1%,较一季度加快1.1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34.43亿元、增长1.8%,第二产业1166.74亿元、增长4.3%,第三产业1171.34亿元、增长4.5%。
“从发用电量、制造业投资等数据看,济宁市经济保持平稳发展,新旧动能加快转换。”业内人士表示,面对外部宏观环境趋紧下行和内部转型变革压力,今年以来济宁市不断推进政策创新,经济总体发展符合预期。
数据显示,上半年主要经济指标提速趋稳。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5.3%、高于全省4.1个百分点,月均加快2.5个百分点。固定资产投资增长3.1%,月均加快3.9个百分点。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增长6.8%、月均加快0.1个百分点。
目前,全市动能结构趋向“轻”“新”化,“四新”投资增长7.5%、占全部投资的19.5%;新服务规模企业达183家、占规模服务业营业收入的20%。
从项目建设情况来看,在库项目增至1529个,其中亿元以上项目913个,十亿元以上项目109个、同比增加23个。5000万元以上新开工349个、与去年基本持平;4至6月单月入库纳统均超过100个,上半年累计入库412个,六成以上为制造业项目,且多投向食品、纺织、化工行业。“整体来看,项目建设扩容提效。在补短板的同时持续发力。”业内人士介绍。
从消费结构来看,趋向均衡化。济宁市农村消费增速已实现52个月领跑城镇,城乡消费分化逐步减弱,增长7.6%、高于城镇1.1个百分点。
值得关注的是,全市产业结构趋向服务化,服务业增长4.5%,占GDP比重45.5%。同时,投资结构趋向多元化,工业技改投资明显回升、增长8%,尤其服务业投资增长6.7%、快于工业9.7个百分点。
另外,全市就业总体稳定,新增就业人数4.21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持续低于省定目标。物价温和上涨,CPI增长2.7%、低于年度控制目标。居民收入增长平稳,城镇、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6.8%、8.2%,继续跑赢经济增长。
○统计观点1+1
@经济运行:研究制约本地区、本部门、本行业薄弱环节、落后领域,盯住年度目标,明确路线图,逐月攻坚改善,客观全面反映行业产业发展。
@工业生产:工业仍是稳定经济主战场,宣传、解读各项宏观调控政策,大力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确保减税降费落实到位,加强生产要素供需监测分析和生产调度,加强煤电油气运等供应,破解要素制约,推动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
@项目建设:发挥园区招商专班主体作用,招商引资重点迅速向大项目、优质项目、“四新”项目聚集,力争一批项目进入全国、全省重点项目库,强化项目监督和考核,加大纳统力度,以优质增量带动结构优化,形成经济增长新动力。
@扩大消费:培育消费新热点,发展健康、养老、旅游、文化、教育、体育、演艺等消费产业。同时,大力发展夜间经济、假期经济和会展经济,拓宽消费空间,丰富消费内容,激发消费潜力,积极培育消费新动能。
新闻推荐
见习记者汤伟暑假来临,家长们纷纷为孩子选报各类校外培训班,不少家长想让孩子趁着暑假参加一些体能训练,提升身体素质。日前...
济宁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济宁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