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吕光社王德琬
通讯员张树锋张美荣
报道
本报济宁讯6月6日,在济宁市兖州区漕河镇管口村的一片葡萄园内,“夏黑”“阳光玫瑰”等品种的葡萄已经挂果,再有不到一个月的时间,成熟的葡萄就会被运往上海,进驻各个高档超市。“小小的葡萄园成为管口村强起来的突破口。我们村原来一穷二白,如今集体经济收入达45万元,被评为全省乡村振兴‘十百千’工程示范村。”管口村党支部书记王法义自豪地说。
乡村富不富,关键看支部;支部强不强,党员有担当。管口村的蜕变深刻诠释了基层党组织和支部带头人的重要性。据了解,管口村位置偏远,不临城不靠厂,加之村党组织软弱涣散,几任村两委都没能摘掉“空壳村”的帽子。2014年管口村两委换届后,年纪轻、学历高的王法义当选为村党支部书记。上任后,他便带领村两委成员外出学习,增长见识,开拓思路,提出了“党建促发展、党员做示范、建立产业链”的发展思路,并与山东省果树研究所的专家取得联系,在专家的指导下,确立了以高端优质葡萄种植为突破口,依托党员带头和群众自愿参与,将全村1300多亩耕地的承包经营权流转到村集体,规划建设200亩优质无公害果品种植基地和1100亩优质粮油作物基地,主导产品为绿色生态葡萄、优质小麦、高油大豆、高蛋白大豆等。
“村民不仅可以收入每亩925元的地租,还可以在产业基地打工。”王法义说,下一步种植的1100亩优质粮油作物,预计能使村集体收入增加5.8万元,村民每亩收益约为1300元。
沉寂多年的空壳村一下子成为生机勃勃的示范村,这绝非偶然。近年来,兖州区委以村级班子强、队伍强、群众富、集体富的“双强双富”为目标,实施了“强村固基”工程。结合村两委换届,选优配好村两委成员,优选愿意为群众服务、能够带群众致富的能人,从机关事业单位人员、致富能手、农民合作社负责人、优秀民营企业家、外出务工经商人员中选拔优秀人才担任党组织书记。
围绕强村富民、乡村振兴,兖州区先后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快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实施意见、村集体经济发展奖励办法等一系列政策,从资金、土地、人才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完善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维护农村社会和谐稳定。组织80余名村党组织书记赴苏州、潍坊、泰安等地进行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专题培训。选派强村党组织书记、弱村党组织书记双向挂职,经济弱村党组织书记到经济强村挂职任党组织副书记,经济强村党组织书记到经济弱村挂职第一书记,结成帮扶对子,共同发展。截至今年5月底,兖州区406个村村集体经济收入达到6883万元,村均16.95万元。
新闻推荐
本报记者万德龙摄影记者王仰浩昨日上午,“红动齐鲁”山东省红色故事讲解大赛济宁市初赛在市图书馆举行。本次比赛共有来自...
济宁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济宁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