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通讯员许振峰尹丽娜
漫步在济宁经开区疃里、马集两镇的农村,大街小巷全部硬化,处处散发着春天的气息,村里广场上儿童嬉戏、村民或健身或跳舞,乡村大舞台上文化下乡大戏正在上演,村头的种植园里生机勃勃……行走在经开区农村,各具特色、各美其美的乡村景象如画卷徐徐铺展。这种局面的形成,正是得益于经开区正在攻坚正酣的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无疑,经开区农村也必将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加速嬗变。
经开区作为双招双引的主战场,良好的生态环境本身就是最大的优势和竞争力。生态绿化是项系统工程,也是乡村生态振兴的核心内容。经开区大力贯彻落实实施“绿满乡村”三年行动。面对区域总体缺林少绿、生态敏感脆弱、生态系统稳定性差、生态承载力不足等严峻形势,该区按照“三季有花、四季常绿”要求,提升改造现有城区公园、绿地,加快街头游园和林荫停车场建设,增植常绿乔木,注重树种和色彩搭配,形成景点亮点。同时,突出森林生态廊道建设,重点抓好高速公路、国道、省道及主要城际道路沿线绿色通道的栽植、补植和提升,抓好生态源头区、生态脆弱区、主要河流水系生态防护林带建设,高速公路网内绿化和沿线绿色通道全部完成新建更新提升。并结合新区建设、棚户区改造,大力推进单位庭院、居民小区立体绿化和垂直绿化,要求每个搬迁或改造项目至少规划建设1处绿地,城市规划区内1公顷以下的空置地块原则上都要用于绿化。要按照“一街一景”要求,对所有行道树、绿化带缺株进行补植,具备条件的提倡栽植双排树、多排树,抓好主区周围、区规划范围内的道路绿化和环城森林建设,同步提升园林绿化水平。
在乡村,要求两镇结合美丽乡村建设,把农村的边角地、废弃地、荒山地、拆违地、庭院地“五块地”应绿尽绿、见缝插绿。并以村庄庭院为点,村域道路和农田林网为线,镇域为面,着力推进乡村绿化美化,提高乡村森林质量,分级开展森林乡村建设。计划利用三年时间,将全区12个村达到森林乡村示范村建设标准,48个村要达到森林乡村重点村的标准,要求两镇每年都要建设森林乡村10个以上。并鼓励群众在庭院栽植适宜的乔、灌、花、藤本等植物,在村庄外围建设围村林,示范村新增树木不低于5000棵,重点村新增树木不低于3000棵。要全面绿化村域通道,村域内国省道单侧绿化宽度不低于10米,区镇道单侧绿化带宽度不低于5米,生产路单侧至少种植1行行道树,镇村河湖、池塘积极营造生态防护林,推行“大网格、宽林带”农田林网模式,森林乡村重点村村域内主要道路、水系绿化率、农田林网控制率均达到90%以上。要求两镇利用当前造林墒情良好、成活率高的特点,早腾地、早招标、早筹资、早备苗,抓紧谋划冬春绿化,确保明年4月底前完成春季造林任务。
美丽乡村建设顺应了广大人民群众追求美好生活的新期待,是乡村自我发展的过程,也是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的客观需要。自2015年实施美丽乡村建设工程以来,坚持以点带线、 以线带面、以面带片、以片连片的发展战略,遵循乡村建设发展规律,做到美丽乡村建设与农村生态环境治理同规划、同部署、同落实,并最终实现全域覆盖。经开区率先选择了马集镇翟庄村进行试点,后又启动了冯庄村和郝庄村,经过两年多的建设发展,初步形成了以翟庄村为中心的片区美丽乡村创建工程;近两年又以疃里镇陈庄村为中心开展试点工作,片区污水处理管网、垃圾站等基础配套设施铺设健全,广播电视、宽带网络等也已全面覆盖。如今,陈庄片区美丽乡村建设试点工作正向东吴村等周边村庄进行辐射,实现乡村生态的蜕变。美丽乡村建设的实施已表明如今的新农村建设,不仅是面上的风景妆点,还有内在的文化元素的提升。
新闻推荐
近日,由任城区教体局主办,任城区足球协会承办的第九届全民健身运动会足球比赛鸣锣开战,共有全区8支代表队的百余球员参赛。...
济宁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济宁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