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张帆
本报通讯员 张嘉衬 张阳
根据市委、市政府的部署要求,济宁高新区围绕解决问题“百日攻坚”行动,第一时间展开“为项目建设清障开路、为企业发展纾难解困、为群众幸福排忧解难”三大专项行动。由党工委、管委会主要负责同志挂帅,分管领导直接一线督战,每月15日集中调度,月底通报,接受企业和群众监督,确保把“说了算、定了干、按期完”的要求落实落细落深。
深入项目工地
为项目建设清障开路
在北京大学环保产业基地项目的施工现场,挖掘机正在挖土清理基坑槽底,地下车库施工建设同步进行,项目一期有条不紊地推进。北京大学环保产业基地项目去年10月份开始动工,今年3月份进入加速阶段,预计9月份结构封顶,2020年6月份项目一期投入使用。
“为加快项目各项手续办理,高新区为我们开辟了绿色通道,第一时间出具了地块不动产权证;当我们因为土方无处堆放的问题一筹莫展时,黄屯、王因街道第一时间联合落实土方堆放点并提出再利用合理化建议,保障了项目建设的顺利推进……从前期各项手续办理到现在顺利快速进入施工阶段,高新区各个部门为我们一路开绿灯。”项目负责人张磊告诉记者。
为推进“为项目建设清障开路”专项行动,济宁高新区借助挂图作战指挥部体系,成立高端装备制造、医养健康业、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新材料四个产业专班,建立重大项目重点工作调度推进会议制度,落实领导干部重大项目包保和专班推进机制,集中力量解决了供水、用电、土地清表、规划手续等一批制约项目进展的卡点堵点,项目推进力度明显加大、速度明显加快。针对项目土地指标的卡点问题,对外通过与省土地发展集团对接省储备合作指标、与市直有关部门对接西部调剂建设指标、与东营市对接增减挂钩指标等方式,新增土地指标1000余亩,对内积极盘活闲置低效土地535亩,确保了一批重大项目用地需要。1至4月份,全区41个重大项目开工建设,完成投资38.5亿元。
深入企业车间
为企业发展纾难解困
启功机械是一家专业化从事工程机械结构件接、加工生产与销售的配套企业,2018年由济宁高新区滨河科技园通过“腾笼换鸟”招引而来,去年生产相关机械配套产品2000台套,年销售额达1.4个亿。
今年,启功机械和徐工集团签订了新的合作协议,但问题也接踵而至。现有厂房仅能满足目前的生产情况,新的订单没地方生产,这让企业犯了难。“我们刚开始是想在三十公里外租赁一个厂房,但是不好管理且运营成本较高,了解到企业困难的高新区滨河科技园专班人员主动上门服务,通过摸底走访调研,在园区内给我们提供了两处闲置的厂房,太及时了!”济宁启功机械制造有限公司总经理倪雪告诉记者。
为了将“为企业发展纾难解困”专项行动落到实处,济宁高新区积极开展“千人进千企”活动,实行重点企业干部包保联系制度,实打实为企业解决困难。党工委、管委会主要领导率先垂范,先后带队到山推、如意、辰欣、鲁抗、重汽等召开10余次现场办公会,现场研究、现场拍板、现场解决。一季度通过政金企对接落实融资项目20个,实现银企合作融资额5.7亿元。积极兑现涉企政策,落实了辰欣集团、东方圣城租赁等企业7450万元资金支持。确保各项减税降费见到实效,累计为企业减免税款8000余万元。
深入田间地头
为群众幸福排忧解难
为了给村民提供舒适的生活环境,济宁高新区工作专班对辖区内农村“三大堆”问题进行了地毯式排查治理,出动劳动力1300人次,动用挖掘机3台、运输车辆480辆次组成三个突击队,共计清理“三大堆”2200立方。同时,出动宣传车120辆次,在镇村主要道路悬挂横幅、粉刷标语、制作广告墙,为形成农村环境治理长效工作机制打下坚实基础。
为了将“为群众幸福排忧解难”专项行动落实落细,济宁高新区采取挂账督办、逐项结账的方式,实行定期“对账销号”、逐一“对表核查”,及时向社会公布相关情况。深入社区村居,对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进行排查,共梳理各类问题44项,逐一建立问题台账并反馈责任部门,确保问题有效解决。截至4月底,共计解决涉及基础设施改善、绿化提质、出行提效、农村环境整治等方面事项22项,并将完成情况向社会进行公布。由济宁高新区融媒体中心打造的“问政高新”节目,以问题为导向动真碰硬,聚焦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堵点问题,督导督促职能部门践行承诺、狠抓落实。目前,已播出高新区城市管理局问政专题,群众就公园管理、城市垃圾、占道经营等3大类6项具体问题现场问政、现场答复,有关问题在3日内全部得到有效解决。
下一步,济宁高新区将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持之以恒地将“三个百日突破”攻坚行动推进下去,真正在为企业、为项目、为群众排忧解难中积累发展的优势,转换发展的动能,提高发展的质量。
新闻推荐
5月10日晚,由市关工委、市委组织部、市委宣传部、市文明办、团市委、市妇联、市教育局、市高校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市文...
济宁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济宁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