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宁市霍家街小学白亭亭
语文新课程标准的实施对语文教学的各个方面提出了新的要求,构建与语文新课程理念相适应的语文家庭作业体系,是促进学生语文学习方式变革的一个重要方面。通过近两年的课题研究,深切体会到家庭作业对学生甚至其家庭的重要影响。老师在学习系统的教育教学理论、深入挖掘文本的同时,有效整合教材资源和课外资源,根据学生学情扎实开展教育教学,初步探索出了几点基于课程标准的小学语文家庭作业优化策略。
把握学段目标,控量分层布置作业。小学一、二年级不留书面家庭作业,多以听、说、读、手工操作等形式呈现。同时,实验教师把家庭作业分为基础夯实型、能力再升型、思维训练型、迁移拓展型,每节课统筹安排,使后进生能够巩固好自己的基础知识、中等学生能够迁移语文能力、学优生能够提升语文素养。
激发学生兴趣,开发形式丰富的作业类型。心理学认为,兴趣是一种“自主性功能”,处于动机的最深水平。单纯的抄写和识记类作业势必会消解学生的学习兴趣,所以开发多种类型的家庭作业,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实现教学效果最大化的有效手段。课题组老师积极探索、勇于实践,总结出以下家庭作业类型:以点带面式作业、学后迁移式作业、学后设疑式作业、绘画式作业、游戏体验式作业、联想发挥式作业、以读促学类作业、自编自测式作业。
灵活反馈过程,注重作业达成效果。改变过去对作业评价局限于课堂、统一在完成之后这一做法,积极探索更多样的反馈方式,做到及时有效。灵活有效的反馈和评价实现了学生的个性化学习,使学生更容易感知自己的问题、进步,有效利用碎片时间提升能力。
多元主体评价,促进学生积极的作业体验。家庭作业评价主体多元化,即开展学生自评、伙伴互评、家长评价、教师评价;改变传统作业评语教条化的形式,初步确定各项评价标准,教给学生评价的方法和语式;还要给予学生充分参与评价的机会和时间,让孩子在活动中体验作业带来的疑异与乐趣。
以活动为载体,形成“家庭作业课程”和家庭作业资源库。基于课程标准的小学语文家庭作业不仅仅是课堂教学的附属产物,更应该成为推动课堂教学的有力支撑。家庭作业由课堂教学产生,再回归课堂教学,实现学生学习由接受到吸收、到应用、到反馈、到评价、到迁移这一学习通路,为学生的学习能力的稳定形成提供反哺式助力,以上即为“家庭作业课程”和家庭作业资源库产生的缘由。这样的课程类型适合于学习时段长、完成活动量大的内容;而资源库更多考虑的是大多数学生的学习水平与需要,更具有适应性,更能经得起教学实践的检验。
传统教育观点认为家庭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延伸,是对课堂教学的巩固和运用。而本课题不仅仅是从作业内容出发,还涉及作业范畴、作业形式,以及作业反馈和评价方式,是一个完整的、系统性的训练架构。这样的作业设计也不再完全是课堂教学的附属,而更是重建与提升课堂意义及人生意义的重要内容。
新闻推荐
昨日是五一假期的返程高峰,阵雨也来凑热闹,尽管雨量不大,但是路面湿滑,市民出行仍受到一定影响。记者从市气象台了解到,5日白...
济宁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济宁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