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曹俐 通讯员 张嘉衬
2009年,大学毕业后从事酒店服务工作,两年后成为酒店总经理;2012年,去厦门开办化工公司;2016年,在济宁高新区开始了互联网项目的创业……这是85后张继续最近十年的人生履历。张继续说,创业不容易,既然选择了这条路,就要坚持下去,只要奋不顾身地奔跑,就会看到曙光。
不满足现状,希望多一些尝试
2009年,张继续大学毕业后进入到一家酒店从事酒店服务的工作,短短两年时间,他就成为行业的佼佼者,拿到无数荣誉,并成为酒店总经理。在同龄人眼中,张继续是一名成功者,但他并不满足于此,希望人生再多一些尝试,所以他毅然辞去总经理的职位。
2012年,张继续和合伙人到厦门办了一家化工企业。2015年底,张继续第一次接触到“共享”平台时便萌生了通过互联网做“共享经济”的念头。雷厉风行的他当即放下了收益颇丰的合伙生意,离开厦门,回到家乡济宁开启了另一条人生之路。经过一系列筹备,2016年,张继续便将自己第一个互联网项目放在了济宁高新区。从最初的打造共享APP和通过大量稳定用户带来信息资源的思路,到后期实现车位共享的思维转变,张继续称自己与团队成员们走了不少弯路,公司也在不断转型。“有了一个好的项目创意仅仅是创业的第一步,如何落地、如何攻克技术难关,一度成为我们面前的拦路虎。”回想这一路走来,张继续颇为感慨。
经过三年多的研发、10万余次的场景测试,2018年11月,仁人帮·共享车位硬件设备及软件平台全部完成上线,并在全国范围内完成线下铺设1万台,方便用户出行停车需求。其公司更于当年荣获“年度最具潜力独角兽企业”称号。
资金周转困难时,变卖车房支持研发
“开办一家新公司,必须有充足的运营资金。”张继续说,最初公司主要致力于新设备的研发,每年需要300多万元的资金投入。前三年,几乎没有任何收入来源,多年来都是用化工公司贴补着。
“2017年是我们公司最困难的时候,资金周转困难,设备研发无法继续进行。”张继续说,但公司员工仍对他不离不弃,也正是基于这种信任,张继续咬牙坚持下来。2017年下半年,连续两个月未收到化工公司分红的他,更是毅然将车和房全部变卖,并借款400万元继续支持共享车位项目研发。
经过多年的蜕变,现在的仁人帮不仅在12个地市设立了分公司,在全国铺设了近万个共享车位,更有不少地市政府及投资机构伸出了橄榄枝。“济宁是我的家乡,而高新区是我公司孵化的地方,在这里我的团队可以享受到很好的研发环境和行业信息环境。”张继续说,他想通过自己的努力,为家乡建设贡献一份力量。
如今,张继续公司的办公场所已由当初20平方米扩大到如今的2000平方米。现在公司的共享车位锁生产厂房正在建造中,预计今年6月份就能正式投入使用。届时,还将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
新闻推荐
□记者孟一报道本报济宁讯4月25日下午,济宁市政府与西门子(中国)有限公司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双方将进一步...
济宁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济宁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