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齐鲁境内做过太守的苏轼曾吟诗道:“至今东鲁遗风在,十万人家读书声。”
这种“遗风”的源头,可追溯到春秋时代,齐鲁大地上的文人志士,在此办学兴教,传播书香文化。至圣孔子,便是读书人的先师,他既孜孜不倦地追求人生理想,又脚踏实地阅读思考,孔子和他所代表的儒家文化,给后人指引了阅读和学习的方向。“学而时习之”,读书要用于实践;“温故而知新”,旧知识也能有新体会,“独学而无友,则孤陋寡闻”,朋友之间互学互借,取长补短,才能有所进益……
孔孟之乡济宁,也是一个浸润在书香中的城市,儒学先哲们留下的宝贵遗产与现代生活方式融合,使城市充满了发展的动力与活力。 而创造更加美好的文化生活,离不开更多的人参与阅读、热爱阅读,从优秀的书籍中汲取滋养精神的能量。
常听说,在“快速阅读”和“碎片化阅读”越来越流行的时下,书籍正逐渐被手机取代,人们很难静下心来,花时间去读一本好书了。不过我们认为,越是在这种相对浮躁的环境之下,读书的美好,反而会以更加迷人的轮廓显现出来。
读书的好处是什么?“腹有诗书气自华”,“书中自有黄金屋”……这些是古人口中读书的好处以及对读书人的鼓励。如果说这些观点带有一点功利色彩,那么我们其实还想说,读书,首先改变的是我们对自己、对世界的看法,改变我们思考问题的方式,或者说,读书能够提升一个人感知幸福的能力。这种幸福,不是几篇“鸡汤文”或“鸡血文”给你的,而是来自一种能够改变我们一生的阅读习惯。
我们的时间里,其实每一天都充满了空缺。有这样一组数据:如果习惯每天早起读书1小时,每年就会多阅读365个小时,按照平均每分钟阅读300字算,每年能多读6570000字,约等于131本5万字的书。这不少了。
其实,我们每天都想读书,只是被聊天、弹窗或是一个电话破坏了进程,或许还有点懒惰,但能不能回忆起小时候看一本故事书时的津津有味?习惯阅读的人会懂得,当读书成为一种渴望,正如我们每天都渴望呼吸新鲜空气,想要吃一点零食,希望获得多一点幸福,就会不自觉地拿起一本好书,品尝字里行间的味道。那种充实的安静,就是一种幸福。(扈宏毅)
新闻推荐
□记者张誉耀通讯员苑小棋报道本报济宁讯近日,梁山菱花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专程向济宁海关送来一封感谢信,感...
济宁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济宁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