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文本报记者满广宇
一个城市的群众文化活动,特别是重大节庆活动的影响力,不仅体现了群众文化生活的丰富度、活跃度,更是一个城市文化活力与文化形象的检验和展现。纪文杰以提高群文活动档次和水平为目标,带动示范性、导向性、交流性群众文化活动迅速发展。他主编出版、创作的民间艺术作品、音像教程、论文与专题研究项目,先后荣获群星奖、泰山文艺奖、乔羽文艺奖特别贡献奖和论坛征文金奖,入选2017国家艺术基金扶持项目、省级重点课题。
在纪文杰看来,济宁地区的历史文化资源极为丰富,流传至今的传统文化经典比比皆是。济宁本土文艺创作,很多时候不仅代表了济宁,而且代表了传承两千多年、影响世界每个角落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对《孔子试徒》的继续打磨和修改中,他组织专家开始了创作。以孝贤闵子骞“鞭打芦花”为原型创作的山东清音《孝贤劝父》,2016年成功上演。
在群众艺术文化载体建设方面,纪文杰带领演职人员、文化志愿者和非遗传承人,在“市民大舞台”上奉献了精彩的演出。每逢重大的节庆活动,特别是春节、中秋、重阳等传统节日,以“我们的节日”为主题的系列惠民演出活动,使这座舞台成了济宁人分享快乐的重要场所。至今,市民大舞台每年的文艺演出超过百场,覆盖几十万人次,成为了济宁市群众艺术的标杆。2016年10月,“市民大舞台”文化惠民工程项目,成功通过第二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项目验收。
2018年6月,济宁各地展开了丰富多彩的体育类非遗项目展演、非遗手工技艺展示、非遗进校园、非遗摄影展等庆祝、展示活动。在纪文杰精心组织下,连续三天的展览展示活动,吸引了上万人次,不大的展馆被挤得水泄不通。纪文杰别出心裁,进一步丰富单纯的传承人展览展示环节,除却手工技艺展示之外,第一次把济宁职业技术学院学生们的非遗成果展进行了展示。而这,得益于纪文杰开创性的将非遗传承人引入校园。
此前,纪文杰组织艺术馆联合济宁职业技术学院,邀请十余位非遗传承人成为高校的客座教师,将非遗项目打造成为高校选修课,每学期每个在校生都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非遗课程,跟随传承人进行一个学期的学习。经过几年的不断完善,这种新颖的模式,将非遗技艺累计覆盖近万人次在校学生,传承人找到了具有传统手工技艺天赋的青年人,还通过来自全国各地的大学生,传播着济宁市的非遗文化。
纪文杰告诉记者,目前他已在艺术馆的多功能厅开办“百姓讲堂”,让传统文化变得更接地气,更能融入市民的生活。截至目前,百姓讲堂已举办120余场,还走进了军营、社区、学校、监狱等。“今年将利用济宁市丰富的历史故事、民间传说等资源,挖掘深厚的传统文化底蕴,精心创作一个少儿曲艺节目。主要围绕孔子、孟子、闵子骞等经典民间传说故事,利用山东渔鼓、山东快书或相声等曲艺形式,寓教于乐,发挥校园文化的熏陶作用。”
新闻推荐
任城区综合行政执法观音阁大队以观音阁街道可视化智慧综合监管平台为依托,线上线下智慧互联,让城市管理更智慧、更精细。配...
济宁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济宁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