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长华
京杭大运河是我国内河运输的 “黄金水道”。历史上的济宁因运河而兴盛,明清两代河道总督衙门就设在济宁。知古鉴今,今天的济宁因运河再度崛起又面临着新的千载难逢的重大机遇。从国家层面看,大运河文化带发展战略成效卓著,国家又将大运河经济带的发展战略提上议事日程,京杭运河黄河以南段二级航道正在建设,以北段复航工程已列入国家规划、正在论证,沿河各地对运河经济带的发展高度关注、投资力度不断加大。从省级层面看,全省运输结构调整政策新近出台,鼓励支持大宗物料运输 “路转水、路转铁”,为济宁发展港航物流铁水联运和运河经济的再度振兴提供了难得的机遇和条件。从地理和交通上看, “瓦日铁路”全线通车,并在梁山北与大运河交汇,铁路、水路、公路三位一 体、融会贯通。我们要抢抓机遇,重新认识大运河这条 “黄金水道”的价值和潜力,构建运河经济带战略发展新格局,为济宁市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新动能、注入新活力,真正擦亮济宁“运河之都”名片。
做好整体发展规划
统筹开发运河资源
目前,京杭运河济宁港年吞吐量近7000 万吨,内河运输资源丰富,但在岸线利用上存在各自为战、效率不高的现象,既不利于运河岸线资源统筹使用,也不利于运河生态保护开发。我们可以与国家大运河经济带发展战略相衔接,从更广视角、更高层面研究编制济宁运河经济带战略规划,全面考虑济宁区位优势、资源优势、产业布局等因素,明确运河经济带的发展方向、指导原则、发展目标、港口布局及功能定位,明确“依托重点项目- 整合港航资源- 形成龙头企业- 带动物流产业-联动相关产业”的开发路径,明确实施主体和保障措施,统筹做好运河资源的保护、开发和利用。
搭建立体发展平台
促进经济转型升级
依托内河运输功能,以码头、港口等基础设施为节点,以沿河重点城 镇为核心,结合城镇化布局,搭建多层次、宽领域、广覆盖的立体融合发展平台,形成以航运物流业为基础,临港工业、轻工业、农业、仓储业为主体的线性产业带。同时,发展商贸、旅游、文化、休闲等高端服务业,打造运输便捷、商贸发达、旅游兴旺的综合性新兴产业带。全面落实市政府130号文件,扎实推进梁山铁水联运项目和沿河六大物流园区项目建设,加快推进“港、产、城”融合发展,有力促进济宁市产业结构调整,助推经济转型升级,实现高质量发展。
抓好两个整合
优先发展港航物流产业
我国煤炭主产区晋陕蒙宁四省煤炭年调出量约191亿吨,运河沿岸的鲁江浙沪三省一市煤炭年调入量约666亿吨,占调出量的1/3,其中90%是通过“铁路+海运”方式调入华东地区。与 “铁路+海运” 运输方式相比,“铁路+内河”具有运输距离短、覆盖范围广、物流效率高、运输成本低、市场潜力大等优势。同时,济宁内河航运资源丰富,内河运力在京杭运河沿线12 个港口城市中居第1位,优先发展港航物流产业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和条件。济宁现有港口企业49家,水运企业165家,虽数量较多,但普遍规模小,效率低,难管理。与徐州、扬州、淮安等运河沿岸城市相比,缺少龙头企业带动,港航物流产业辐射能力不够。建议以济宁当地有实力的大型企业为龙头,整合运河沿岸港口和水运企业,实施“矿、路、港、航、电” 一体化经营,走现代化、规模化、集约化、集团化发展道路,快速形成吸引力和辐射力,既能带动港航物流业快速崛起,也能促进煤炭企业转型升级。
补足两个短板
助推运河经济带良性发展
制约运河经济带发展的两个短板分别是基础设施差和产业聚集弱。基础设施的短板主要集中在航道、船闸、港口及其配套设施上。以船闸为例,江苏段主航道11个船闸,9个三线运行,2个双线运行;济宁市主航道除微山闸是双线运行外其余都是单线运行,平均待闸时间48小时,“卡脖子问题”急需解决。要进一步加强航道、船闸、港口、疏港道路、铁路等基础设施建设,探索建立智慧港航,提升济宁段运河通航和吞 吐能力。济宁市物流产业聚集能力弱的短板仍较突出,港口货种单一,煤炭占物流运输总量的80%。应从济宁实际出发,对接济宁市优势产业,聚集融合高端设备、高端化工、新能源新材料、纺织服装、高效农业、文化旅游等产业,着力打造资源型城市转型示范基地、高端装备制造基地和现代商贸物流集聚地,构建低碳、开放、现代、高效的 “运河经济带”,再现济宁运河的新繁荣。
(作者系市统计局副局长)
新闻推荐
本报济宁3月8日讯(记者王粲)今天上午,济宁市召开“大棚房”问题专项清理整治行动攻坚推进会,通报济宁市前期工作开展情况,传达...
济宁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济宁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