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王浩奇报道2月21日,许炳富(左)和林坤在查看草莓长势。□本报记者王浩奇吕光社
本报通讯员王静
2月21日,暖阳照进济宁市任城区二十里铺街道后屯村的草莓大棚内,温度高达25℃,春意盎然。草莓垄间,59岁的“草莓专家”许炳富正在查看草莓长势。“来,尝一个。”见记者进来,老许顺手摘了一个递过来。“娇艳欲滴,甜而不软。”“和普通品种不一样吧?”老许笑着说,这是他从家乡、有“中国草莓之乡”之称的浙江建德带来的品种。他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就开始种草莓,去年7月,被后屯村党支部书记、村草莓种植基地负责人林坤“挖”过来,成为村里的草莓专家。
“这个品种虽然种成功了,但初来乍到还是有点‘水土不服’。经过化验,这里的土壤偏碱性,影响了草莓的产量。今年,我们将通过麦秸等对土壤进行改良。”老许说,他带来的品种名叫“红颊”,是一种优质大果型草莓品种。具有“章姬”品种长势旺、产量高、口味佳、商品性好等优点,又克服了“章姬”果实软和易感染炭疽病的弱点。
“产业是基础,人才是关键。土专家们既有经验又有技术,是乡村振兴中不可或缺的力量。”林坤说,“普通草莓每斤卖10多元,我们的草莓每斤至少卖30元。春节前后一个月来采摘的游客达2000多人次。第一茬就这么成功,老许功不可没。”下一步,老许将在村里进行草莓育苗,并指导延伸加工产业链,帮助开辟南方市场。基地目前建有13个拱棚,今后将进行草莓、地瓜、小番茄、山药等作物的多样化种植。
在草莓种植基地隔壁,建有成排的车间,推门进入,里面既没有加工制造的情形,也不见热火朝天的场面,只见成排的铁架上,比肩继踵地拱出成片的“小馒头”。济宁忠诚农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臧秀霞告诉记者,这是双孢菇。
公司共有这样的食用菌车间64个,工厂化种植食用菌的主要原料就是麦秸,一年能消耗3万吨左右。公司利用麦秸秆发酵工厂化生产双孢菇,利用双孢菇废菌糠林下种植鸡腿菇、黑平菇,利用鸡腿菇、黑平菇产生的废菌糠养殖地老虎,养殖地老虎后的废菌糠生产生物有机肥,形成了一条完整的生态产业链。这种一料多菇的新技术,被评为“世界首家创新技术”。林下种植黑平菇、鸡腿菇的推广,在全市率先开始了由传统农业向“立体生态循环农业”模式的转变。
“家门口就业,不光领工资还方便照顾家里。”2月21日,前寺村50岁的村民吴孝清正戴着头灯,站在车间的铁架上采摘双孢菇,摘完一段就扒着两边的菌架往前挪动一下,一上午的时间摘了50多篮。她告诉记者,家里的地都流转出去了,她已经在公司上了4年的班。从家到公司只有10分钟电动车的行程,每天从上午7点半干到下午5点半,中午管饭,能挣80元。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农民富不富先看贫困户。济宁忠诚农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列支30多万元的配套资金参与产业扶贫,建设了60亩的林下经济产业扶贫示范基地,带动300多名农民就业。公司同时设立产业扶贫创业基金,采取资金扶持、免费提供菌棒和技术的方式支持贫困户进行食用菌产业创业。建立林下简易拱棚食用菌扶贫基地,公司全额出资建设拱棚,让有一定劳动能力的贫困户认租认领托管代管,公司向贫困户提供保底盈利。林坤的草莓种植基地则采取“党组织+合作社+产业园+贫困户”的模式,吸纳41户低保户无偿分红,为60多个贫困劳动力提供了就近务工的岗位。
新闻推荐
3月1日,高新区举办2019年第一批重大项目集中开工仪式暨瑞城宇航高模量碳纤维产业园奠基活动。此次集中开工的15个重大项目...
济宁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济宁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