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誉耀原晓萍
“功以才成,业由才广”,人才是引领发展的战略资源。发展是第一要务,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新旧动能转换、高质量发展需要创新驱动,而人才是创新的核心要素和主导力量,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归根到底都要靠人才。
为了让人才引得进、用得上、留得住,作为首批省级人才改革试验区之一,近年来,济宁在发挥企业引才主体作用方面创新突破,通过升级政策、搭建平台、创优环境等系列举措,最大限度调动企业引才积极性,取得了明显成效。2018年,企业引进诺贝尔奖获得者、两院院士等顶尖人才21人,国家级领军人才91人,入选省级以上重点人才工程58人,创历年新高。
抓住“牛鼻子”
着力提升企业人才意识
济宁市把企业家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主体,着力强化企业家人才储备战略意识。
该市注重对企业家的政治引领,实施党委联系企业和人才“双联系”制度,定期召开企业家队伍建设联席会议。对引才实效突出的企业家,市委、市政府授予伯乐人才荣誉称号,并给予相应奖励。积极推荐政治素质好、参政议政能力强的优秀人才作为各级党代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人选,优先推荐为各级优秀共产党员、劳动模范等,增强广大人才的认同感和向心力。
同时,实施企业家素质提升工程,出台了加强企业家队伍建设的意见,制定企业家培训中长期规划,每年有计划、分层次举办境内外专题培训,赴美国、德国、以色列等国家专题培训7期133人次,国内知名高校研修33期6226人次。通过开设“民营经济大讲堂”、规划建设市企业家网络学院、实行青年企业家培养“导师制”、邀请优秀企业家传授引才用才留才好做法等培训,企业的人才意识明显提升,引才育才的积极性、主动性明显增强。
如意集团集聚了包括院士、外籍专家在内的纺织领域高端人才,相继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及中国工业大奖、中国优秀工业设计奖金奖等荣誉,综合实力居中国纺织服装500强首位,靠人才和创新实现了传统产业到朝阳产业的蝶变;鲁泉水处理公司与以色列ATZ公司合作研发的多段生物质水处理项目被列入山东省—以色列国际科技合作专项A级立项项目;太阳纸业制定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激励员工674人,授予5677万股限制性股票,有效吸引和留住了优秀人才……这一桩桩实例,便是济宁市放大企业引才成效的硕果——企业依靠人才实现技术创新,进而更加重视人才引进,形成人才与产业共同发展的良性循环。
瞄准“兴奋点”
充分发挥政策杠杆作用
济宁坚持以重点产业转型和关键技术突破需求为导向,集中资源、集成政策、创新举措,实现人才供给与产业发展需求“无缝对接”。
首先,加大企业引才政策创新力度,改变以往只奖励资助人才的情况,人才补贴由补贴个人变为补贴企业,主要依据企业给予人才的薪酬进行补助。比如,柔性合作且年劳动报酬在12万元以上的人才,按照企业实际给付劳动报酬10%的比例,每引进1人给予企业最高30万元的薪资补助。“十大产业”企业每引进1名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3年内分别按每月500元、1000元、3000元给予企业补贴。市财政拨付的补助资金由企业自行分配,企业视人才工作实际成效给予个人补贴,增强了企业自主性,调动了引才积极性。
为了支持各类人才补贴标准全面提档升级,对人才从高端到基础,该市加大重点人才工程支持力度,投入由2017年的3500余万元直接跃升至2018年度的近亿元。特别对企业引进的顶尖人才团队、重大人才项目等,实行“一企一策、一事一议”。市级重点产业人才工程项目评选,企业引进的“高精尖缺”人才可随时申报。对连续2年实缴税金1亿元以上的企业,每年给予专项人才名额用于引进海外高端人才。对县(市、区)重点产业人才项目,实行竞争性扶持,有效发挥了市级财政资金的“撬动”作用,可带动县级财政投入超过2亿元。
与此同时,济宁不断加大企业引才平台扶持力度,支持企业组建研发实验室、技术创新中心等创新载体,积极发挥企业创新主体作用。鼓励企业与高校院所共建新型研发机构,在海内外建设“人才飞地”,全职聘用人才同步享受市内政策。去年,如意集团、永华机械等4家企业分别在意大利、德国等设立了海外研发机构,引进外籍高层次人才23人。为提升企业引才聚才实力,新建济宁市产业技术研究院,推动企业、科研机构、大学、政府等创新要素深度融合。
目前,全市拥有国家级企业重点试验室、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院士工作站等省级以上研发机构426个,成为企业引才聚才的重要平台。2018年,济宁中科先进技术研究院获批中科院电动汽车中心山东中心、中科院人机智能协同系统重点实验室山东分中心,孵化企业5家,引进院士3名,成为产学研合作与育成孵化的示范样板。
帮在“关键处”
千方百计降低企业引才用才成本
作为内陆三线城市,要把人才引进来、留下来,最重要的是破解空间环境、资源要素、用工成本等制约要素,打造优质高效的服务环境。
济宁市深谙此道,突出重视企业人才需求,收集企业人才需求的具体领域、技能特长、细化专业等详实信息,突出人才与产业的匹配度,定期发布需求目录。对目录内容做到半年一统计、一年一更新,为政策制定找准方向,确保人才政策的实效性。整合海内外资源及时对接,聚焦产业发展人才需求,建立人才需求信息库,2018年更新收集人才需求2613个,同步完善了2038人的产业领军人才目标库和4310人的济宁籍人才信息库。发挥21个海外联络站和在外济宁籍人才“桥梁纽带”作用,宣传招才引智政策,广泛搜寻对接所需人才。对有合作意向的人选及时前往对接或邀请来济宁,帮助企业实现靶向引才。依托市“12345”政务服务热线即时受理企业和人才诉求,持续开展“人才政策送企业”活动,每年走访企业3000余家,提升企业人才政策获得感。
在拓宽企业引才渠道方面,针对企业单打独斗引才难的问题,坚持“走出去”“请进来”相结合,实施招才引智行动计划。聚焦企业高端人才需求,实施欧洲引才活动,邀请加拿大皇家院士团队、美国硅谷博士来济宁对接,在北京、上海、西安等地举办了高层次人才对接洽谈会,促成济宁企业与高层次人才签订合作协议87项。连年举办创新创业大赛,以赛代评,吸引400余个科技型企业、创新创业团队参与,为全市企业提供了交流学习、提升创新创业能力的机会。聚焦企业基础人才需求,启动“母校寻英”行动,提升“孔孟之乡·文化济宁——名校人才直通车”活动品牌,定期组织企业到高校集中地组团招聘,去年新开通西南、西北、东北引才专线,帮助企业引进重点产业紧缺人才2729人。
同时,济宁市坚持优化企业人才服务,畅通人才服务“绿色通道”,为首批273名企业高层次人才发放了“圣地人才一卡通”,在医疗保健、金融服务等23个方面为企业人才提供便利。每年为市级及以上重点人才提供“点单式”体检服务,探索为企业人才通勤、子女上学实行“人才专车”服务。加速推进“人才安居计划”,在济宁高新区建设人才服务园和国际人才社区,建成300套“拎包入住”专家公寓,全市企业高层次人才均可申请入住,只需缴纳成本费用。打破学历、职称等限制,支持县(市、区)自建或共建人才公寓8600余套,作为过渡周转住房,定向提供给企业人才,有效破解了企业实用人才住房难的问题。
新闻推荐
济宁市现代金融服务产业发展专项规划(20182022年)编制完成
为落实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决策部署,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建设现代化金融服务体系,日前,济宁市印发济宁市现代金融服务...
济宁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济宁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