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宁新闻 泗水新闻 汶上新闻 嘉祥新闻 金乡新闻 鱼台新闻 微山新闻 邹城新闻 曲阜新闻 梁山新闻
地方网 > 山东 > 济宁市 > 济宁新闻 > 正文

浅品三国:“扶不起的阿斗”之三 扶不起的阿斗,你得服

来源:济宁晚报 2019-01-25 10:19   https://www.yybnet.net/

文/宋延坤

刘禅不是一个懦弱无能的君主,虽然各方面的能力不如其父刘备,可这位蜀汉后主的政治眼光和德艺也不低。那么,刘禅在哪些方面还有不被世人所注意的能力?在治国和用人方面的才华,同样也应该得到我们的认可。

1.继续北伐 后主不忘相父之志

诸葛亮北伐曹魏期间,不仅没有收获特别大的胜利,反而让蜀汉背上了沉重的负担,刘禅和众臣都看在了眼里。那么,为什么在诸葛亮病逝的四年后即238年,刘禅又为何安排姜维再次拉开了北伐大幕,就不能留在蜀地过安稳日子?因为“以攻为守”的战略思路呗。

在魏、蜀、吴三方中,蜀汉虽然拥有易守难攻的地理优势,却也是地盘最小、实力最弱的一个,为了尽可能消除曹魏妄图消灭自己的野心,蜀汉都应该按照“以攻为守”的思路去北伐。如此一来,曹魏优先考虑的只能是防守而不是进攻,而防守一方往往是被动的。

既然“以攻为守”是刘禅坚持北伐的原因,为什么要选择在238年,而不是其他时间?主要由以下两个方面的考虑:其一,国内准备相对充分。刘禅在诸葛亮死后立即停止了北伐,是因为有两件大事需要他去做,这两件事如果做不好,就不能顺利实施北伐计划。第一件是稳定官僚体系,让朝廷在诸葛亮病逝后也能拥有一个良好的运作秩序。第二件是休养生息,为北伐打下相对可靠的物质基础。

其二,曹魏面临内忧外患。236年,辽东的公孙渊反叛并自立为燕王。237年,魏国都城洛阳发生地震,冀州、兖州、徐州和豫州遭遇了水灾。对于曹魏来说,这些问题既会危害政权的稳定性,也让经济方面承受了巨大压力,而对蜀汉来说,这是非常有利于北伐的条件。

2.废丞相位,确保蜀汉政权稳固

诸葛亮病逝后,刘禅很快便废除了丞相的位子,对于他的这种安排,后世主要有两种说法:其一,蜀汉的顶尖人才匮乏,再也没有人能像诸葛亮一样拥有顶尖的政治智慧;其二,诸葛亮在执掌大权之时,刘禅长期活在他的阴影之下,为了不想让自己延续那样郁闷的生活,就干脆废掉了丞相之位。

“人才匮乏”和“心理阴影”这两种说法不是没有道理。就蜀汉那么小的一块地盘,本来也没有多少人口,按照最基本的概率学来看,能有王佐之才的人也就多不到哪里去。刘禅虽然是君主,却不能亲自治理国家,这种感觉的确也非常不舒服。然而,在笔者看来,还有一个至关重要的原因,让刘禅不得不作出了废除丞相之位决定——稳固政权。

蜀汉的人才不多,这是一个非常现实的问题,但是,诸葛亮在病逝之前已经为蜀汉选好了肱股之臣——比如蒋琬、费祎和姜维等人。这些人的执政能力虽然远不如诸葛亮,可担任丞相职务也不是不可以,至少可以将就着用,后人不怎么看得起这几位,主要还是因为诸葛亮这样个标杆太高。但是,刘禅更担心的不是这些人的才华不如诸葛亮,也不是这些人独揽大权同样会给自己带来心理阴影,而是这些蒋琬、费祎和姜维等人或许不能像诸葛亮一样,对自己拿出足够多的忠诚。

诸葛亮为什么被后世人称为“千古一相”,成为天下读书人的精神偶像?其一是因为他的政治智慧,其二是因为他对蜀汉政权的绝对忠诚。从赤壁之战后,诸葛亮一直都是蜀汉政权的绝对核心力量之一,尽管他有篡位自立的机会,可他始终没有违背君臣之道而是谨慎行事,这样的忠义又有几个人能比得了?如果费祎等人在执政时的思路不够谨慎,或是制定了不够严谨的治国方略,再或忠心打了折扣……那么,蜀汉离亡国也就不远了。

3.驭人有术,权臣之间相互制衡

虽然不设丞相之位,可丞相的工作还得有人去做,怎么办?这就显示出了刘禅高人一等的政治智慧。

诸葛亮病逝后,刘禅任命蒋琬为尚书令接管军政大事。次年,刘禅又任命蒋琬为大将军、录尚书事。243年,刘禅又任命费祎为大将军、录尚书事……这是一个怎样的安排?大致意思是让蒋琬主管行政而兼管军事,让费祎主管军事兼管行政,如此一来,两个最重要的重臣相互之间就形成了制衡,谁也无法对朝堂形成绝对的控制。如此精明的驭人之术,可不是一般人能够想得出来的,就凭这种安排,就足以让我们看出刘禅的精明之处。

此外,刘禅宠信宦官黄皓,看起来也有借黄皓限制姜维的嫌疑。在北伐曹魏的军事行动中,姜维是具体的执行者,然而,他发动北伐的频率太高且掌握重兵。因此,在笔者看来,出于不让姜维拥兵自重的考虑,不能排除刘禅有利用黄皓去制约姜维的意图。

让权臣之间相互制衡,是刘禅在用人上的“软”办法,在“硬”的一方面,刘禅也是杀伐果断。据《三国志·李邵(李邈之弟)传》的说法,诸葛亮病逝后,安汉将军李邈上书刘禅,称“亮身杖强兵,狼顾虎视,五大不在边,臣常危之。今亮殒殁,盖宗族得全,西戎静息,大小为庆。 ”大致意思是,“诸葛亮这个人把控着政权,又长期带兵北伐,大大威胁着蜀汉政权,对陛下不利。如今,这个人死了,陛下也安全了,所以,我们不仅不必悲伤反而应该庆祝一番。”刘禅是怎样对待此事的?马上将李邈下狱处死。这件事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理解:其一,刘禅坚决维护诸葛亮权威和形象,不容任何人诋毁自己的相父;其二,诸葛亮病逝后,蜀汉内部陷入了群龙无首的乱局,刘禅需要通过杀鸡儆猴的方式去震慑蜀汉官场。

4.治蜀有方,虽非雄主却也不凡

魏、蜀、吴都出现过拥有雄才大略的君主,比如曹操、刘备和孙权等人,和这些人相比,刘禅的确没有显示出多少能力,可是,我们不能因为他留给了世人“平庸”的印象,就认定他就是一个平庸的人。

刘禅在位时间长达四十一年,且不说三国时期是一个英雄辈出的时代,哪怕是放在盛世,拥有这么长在位时间的皇帝都不多,仅仅凭借这一点,我们就应该认可他的能力。

对外,蜀汉一直都和东吴维系着良好的关系,始终让曹魏处在防守状态无法轻易进入蜀地。对内,坚决平叛,保住了蜀汉疆土。对臣,坚定不移拥护和支持诸葛亮,不怕这位相父会篡权夺位,如此胸怀在历代帝王中也是难以寻到的。

尤其难得的是,刘禅对蜀汉百姓,也尽到了一位仁主的责任,让百姓过上了还算不错的生活。首先,他主动投降曹魏的做法看起来很无能,不过,主动献降毕竟可以不让官民百姓受到战乱之苦。其次,他在发展经济生产的工作上也颇有建树。诸葛亮死后,姜维竟进行了十一次北伐,按常理来说,如此高频率的军事行动会让国库非常紧张,可事实又是怎样?据《三国志》注引《王隐蜀记》记载,刘禅投降之时,蜀汉仍有“户二十八万,男女口九十四万,带甲将士十万二千,吏四万人,米四十馀万斛,金银各二千斤,锦绮采绢各二十万匹,馀物称此。”另据《华阳国志·后贤志》载:“奉使聘吴。吴王问蜀马多少,对曰:官用有余,民间自足。”这说明什么?笔者认为,6个字就可以概括——官兵民,饿不着。此外,蜀汉在盐业、蜀锦、冶炼、火井(天然气)等方面,也取得了不俗的成绩。

刘禅画像(叶雄作)

新闻推荐

书法名家到欧隆盛源小区送祝福 送出春联300余副,现场年味浓

▲书法家现场挥毫泼墨。本报记者邓超摄▲收获春联喜笑颜开。本报济宁1月24日讯(记者邓超)22...

济宁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济宁这个家。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浅品三国:“扶不起的阿斗”之三 扶不起的阿斗,你得服)
频道推荐
  • 济南:“码上商量”与百姓贴得更近
  • 数字赋能,拓展“商量”广度深度效度济南:“码上商量”与百姓贴得更近
  • 按下快进键 抢抓黄金期
  • 潍坊滨海经济技术开发区京师幼儿园桌上推演,筑牢疫情防控线
  • “线上+线下”人社服务再升级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