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万德龙
今年,济宁市将深化改革扩大开放。
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完成省定煤炭压减任务。深化国有企业治理结构、产权结构、组织机构改革,完成县属国有企业统一监管,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推进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激发经济发展活力。
同时,深化“放管服”改革,全面落实“3330”工作机制。瞄准难点,深化市县同权改革,治理中介乱收费,降低企业经营成本和准入门槛。聚焦堵点,完善市县乡村四级政务服务体系,逐步实施无差别一窗受理一链办理,打通“数据孤岛”,构建“政务服务一张网”。围绕弱点,加强事中事后监管,推行跨部门联合监管和“互联网+监管”。紧盯重点,优化企业开办、不动产登记、建设项目审批、水电气暖报装等关键环节,推进审批服务标准化、规范化。
为打造对外开放新高地,济宁市将高水平承办第18届泛黄海中日韩经济技术合作交流会;抓住山东省在青岛举办跨国公司峰会机遇,组织跨国公司高管济宁行。深化与华为、华润、光大国际等企业合作。鼓励120家重点外贸企业扩大出口规模。持续扩大外贸经营队伍,新增进出口企业200家以上。
新闻推荐
本报记者唐修岳本报通讯员张波自新一轮创城工作开展以来,市公路局始终将创城作为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放在突出位置来抓,结合...
济宁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济宁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