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山进通讯员君来新亮
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胜利召开后,全国工作重心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转移,祖国的大江南北开始刮起改革开放的春风。全国各项事业百废待兴,蓄势待发。改革开放40年,从重大历史瞬间,到百姓的衣食住行,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变。改革开放以来,济宁市精神病防治院迎来了难得的历史发展时期。忆往昔,岁月如歌。济宁市精神病防治院不忘出心、始终坚持“为人民心身健康服务”的医院宗旨,发扬“时不待我,敢为人先”的拼搏精神,艰苦创业、开拓进取,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把握机遇,一路高歌,砥砺前行,用智慧和汗水谱写了大医为民的壮美乐章。
春华秋实,厚积薄发。济宁市精神病防治院从1952年建院(当时名为山东省精神病康复医院),到2014年的三级甲等精神病医院成功创建,荣获“全省卫计系统先进集体”,再到荣获“中国百家百姓信赖精神卫生机构”。每一步都迈出了跨越式发展的坚定步伐。目前,济宁市精神病防治院,在市委、市政府和市卫计委、以及社会各界人士的关心支持下,经过几代人的不懈努力,已发展成集医疗、教学、科研、司法鉴定、酒依赖治疗、戒毒、职业病防治于一体的全国知名精神病医院,跻身全国精神病行业发展前列。
医技精湛科室专业优
全国改革开放的号角吹响之后,改革的浪潮是一浪高过一浪。各行各业,迎潮而立,勇为先锋。机遇不等人,问题不等人,时间不等人,济宁精神病防治院以永远改革在路上的坚定执着信念,把改革进行到底。沐浴着改革的春风,40年来,济宁市精神病防治院发扬“敢为人先”的拼搏精神,在为医院的发展上奋发作为。
始建于1952年8月的济宁市精神病防治院,是五十年代初期我国仅有的几所精神病医院之一,是山东省第一座精神病专科医院。伴随着改革开放的发展,济宁市精神病防治院从建院初期的39名职工,32张床,发展为目前医院拥有床位1580余张,6个精神心理科共18个病区,2个戒毒病区及老年心理科、儿童青少年心理科、临床心理科、精神障碍合并躯体疾病科、精神疾病司法鉴定所、神经内科(癫痫科)、肿瘤科(伽玛刀放疗科)、职业病科等优势专业科室。正高职称35人,副高职称94人,硕士、博士49人。
历史从不眷顾因循守旧、满足现状者,机遇属于勇于创新、永不自满者。济宁市精神病防治院在改革的大浪潮下,团结奋进,锐意改革,通过几代人不懈的努力,改革开放40年来,医院取得了一个又一个的骄人的业绩和发展。
一支花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从建院初期医院主要收治对象为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战争中荣复转退军人,以及部队医院转送来的现役军人中的精神病患者。1958年设立门诊部,正式对外门诊,同时收治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及城乡居民中的精神病人。1979年9月,为进一步方便精神疾病患者就医,建立神经内科,并设32张床位的神经内科病房,至此,医院成为以精神科为主,精神神经科兼有,山东省建院最早,规模较大,专业人员较多,具有一定技术水平,知名度较高的专科医院。
随着医疗科技的进步和社会经济的发展,医院取得的飞速发展,科室规模不断发展壮大,知名度持续节节攀升。在21世纪品牌化、集约化发展今天,医院十分注重品牌建设,打造特色知名科室。经过长期的发展和积累,一批特色专业、专科凸显,一批品牌学科国内领先,同时,规范了精神疾病司法鉴定科、戒毒康复中心、精神障碍合并躯体疾病科,老年心理科、儿童青少年心理科、精神康复科、临床心理科、酒依赖科、睡眠障碍科等精神科亚专科,在全国同类医院中处于前列,通过学科的专业化,为广大群众解除病痛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成为屹立在东方圣城之地的全国精神类疾病的行业明星,璀璨夺目,闪耀齐鲁。
服务高效就医环境好
心中有信仰,行动有方向,脚下有力量。改革开放40年来。济宁市精神病防治院从砖瓦平房的门诊部,到发展为山东省首家三级甲等精神病医院。这些里程碑式的发展无不凝聚着医院几代人的心血和汗水。如今济宁市精神病防治院,花草飘香,高楼耸立,旭日融融,人才济济。到处呈现一片盎然生机之貌。
济宁市精神病防治院,坐落于闻名世界的戴庄天主教堂建筑群中,同时也是老济宁三十八处园林之首——清代“荩园”所在地。当您走进济宁市精神病防治院,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排排整齐划一的标准化现代病房楼,在您体现现代感的同时,仿佛置身于江南水乡的苏州园林,小桥流水,亭台楼榭,曲折婉转,相映成趣。
医院在营造良好就医环境的同时 ,积极营造以人为本的就医环境,一系列现代化设施,无障碍的通道、舒适温馨的病房,先进的诊疗设备,现代化的信息管理系统等功能齐全的医疗服务设施,清晰的导医标识设计、便捷的就医服务流程,以及优雅的就医环境,处处体现“患者至尊、技术至精、服务至优”的服务理念,真正实现了快捷、高效的人性化医疗服务。
为了提高医院服务质量,打造医院服务特色,解决患者看病难、看病贵等问题。医院不断优化服务流程,实施“全时空”诊疗、“全程陪同”服务。并利用“互联网+”思维不短创新便民服务措施。医院相继开展了现场预约、电话预约、网络预约和病房内预约等多种预约诊疗方式,建立了科学的信息化预约管理平台。依托医院信息化系统,全力打造“全时空”门诊,开通全部科室、全部医师非门诊排班外的号源,通过预约诊疗,让病人找熟悉的医生看病,突破门诊空间和医生门诊时间的制约,满足任何时间患者就诊不同级别医师的需求。
创新驱动发展硕果累
“艰难困苦,玉汝于成。”要改革,就必须持续不断的创新。有创新才有作为,有作为才有地位。医院要跨越式发展,必须走创新之路。为此,济宁市精神病防治院领导班子高山远眺,紧跟新时代的改革开放步伐,围绕发展、创新,谋事、干事。
济宁市精神病防治院始终坚持“以科技求进步 以特色谋发展”的办院方针,重视科技创新,把科技兴院作为提升核心竞争力的主要途径。医院在发展过程中加强与国内外学术合作交流,同时坚持科技创新、瞄准前沿、协作攻关的科研思路,协作了国家自然基金科研项目等一批科研项目,在科研创新和新技术项目上取得了一系列丰硕成果。
近年来,医院先后荣获国家级科研奖励6项,省级26项,参与国家级和国际科研协作6项。承担济宁市科技局、山东省卫生厅和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同时,医院还通过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使得医护技术人才水平得到了显著提升。目前,医院一些专家的临床治疗技术在全国同类医院处于领先水平。
医院在发展过程中积极投身公益事业,履行公益义务,参与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部署的公益活动。先后荣获山东省“卫生强基工程”先讲集体、“济宁市万名贫困精神残疾人康复救助工程技术指导医院”等荣誉称号得到了广大患者及社会各界的认可和好评。
改革开放40周年,医院在发展上无疑为历史长河一瞬,成就和辉煌属于过去。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新时代,新起点,新征途。济宁市精神病防治院将继续加大创新发展力度,不断提高诊疗技术水平和服务水平,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更加奋进的精神,更加务实的作风,不忘出心,牢记使命,勇往直前,努力推进现代化医院建设和为全市卫生健康事业做出新的贡献,再谱写医疗卫生新诗篇。
新闻推荐
本报济宁讯(记者山进通讯员吕新辉)近日,在市卫计委机关办公楼前组织开展了无偿献血志愿服务活动,为广大用血患者奉献一份爱心...
济宁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济宁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