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王粲
11月4日一大早,家住电业局小区的殷家朋来到蒋林社区新红星农贸市场买菜,“以前在市场买猪肉或者蔬菜,根本就不知道猪肉会不会被注入‘瘦肉精’,蔬菜里有没有农药残留,只能自己凭经验和感觉来判断。现在市场上有了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信息公示牌和快速检测室,让我们老百姓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消费,再也不用靠猜来买菜啦。”
早上7点,新红星农贸市场的食品安全快速检测室,检测工作人员正在使用快检设备对3家经营户销售商品进行现场检测,并现场公布快检结果。检测的结果是:所检品种全部为合格。
“每天早上6点开始就有蔬菜水果车进入市场,我们会在6点至8点的高峰时段对蔬菜水果进行检测。检测合格后,我们将对每批检测结果进行记录建档,并通过农产品快检公示牌予以公示;检验不合格的蔬菜水果将不能进入市场经营销售。”检测员王莹一边熟练地操作一边跟记者介绍说。“通过快速检测技术,我们能在短时间内准确检测出食品中含有的农药残留、甲醛等数十种常见的非法添加物和有害有毒物质。”
新红星农贸市场负责人张永强告诉记者:“为了让市民放心消费,重点检测市民经常购买的蔬菜农药残留等项目,检测过程也更加透明,让市民眼见为实。”
现在进入市区各大农贸市场,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干净整洁的散装食品摊位和柜台上一排排齐全规范的散装食品标签。在新红星农贸市场的柳行老味熟食店墙上,记者看到一个公示牌,上面公示着该店的小摊点备案证、食品安全告知书及承诺书、食品安全责任人及管理员、健康证。每天早上7点半,老板王海涛就开始忙碌起来了,他这一天要卖上百斤的熟食。“买原料的票据都在这里,我们的进货渠道都很正规,质量都有保证,绝对让消费者吃得放心又舒心。”
今年以来,济宁市严格把好食品经营主体准入关,重点查看食用农产品市场销售者索证索票进货查验制度落实情况以及食用农产品质量信息的公示情况等,不断加强食品安全监管,组织开展放心肉菜示范超市评价、食用农产品批发市场质量安全管理提升等行动;突出农村市场、校园周边等重点区域,深入开展监督抽检、快速检测,近两年共完成监督抽检10421批次、快检4.6万批次; 深入开展流通环节食品安全专项整治,近两年共检查食品经营主体9万余家次,发现违法违规经营主体2034家,行政立案1315件,罚款892.29万元。全面规范食品经营,构筑起一道百姓餐桌的食品安全防线。
记者感言:现在,老百姓去超市买菜,看看实时抽检结果,就能对当日菜品“安全指数”一目了然;在农贸市场,对买的蔬菜水果不放心,可以当场快速检测……让百姓对当地食物安心,更能激发起他们对这个城市的爱。济宁市在推进“双安双创”工作中,把确保群众舌尖上的安全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采取行之有效的各种检测措施,切实提升了群众对食品安全的满意度,群众对“双安双创”工作也给予更大程度的理解与赞誉。
严把质量关,吃上放心菜。记者杨国庆摄
新闻推荐
本报济宁11月16日讯(记者徐斐)今天上午,市政协召开双月协商座谈会,就深入挖掘大运河记忆,推进运河之都标志性历史文化工程规划...
济宁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济宁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