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刘帝恩
双十一即将来临,眼下线上线下的促销活动已悄然打响,怎么买能更省钱,如何不再“任性购物”,得到更多实惠,似乎成了当下中青年群体思考的消费标签与准则。近日,记者发现,许多实体商场顾客比肩接踵,似乎大有回暖的态势。
眼见为实,实体店里优惠不少,服务也贴心
10月19日,城区某商场为期3天的店庆活动正式开始,一系列优惠活动吸引了众多市民前来选购。眼前的“繁华”不由让人对比前些年实体商场的“落寞”。受网购快速发展影响,不少老牌专柜甚至卖场前些年都选择“关门大吉”,实力较为强劲的专柜靠持续做活动、赔本甩卖等销售手段苦苦支撑,勉强在“温饱”中等待商机。然而从现在的形势反馈来看,实体经济仍有回暖的可能。
在该商场6层的羽绒服专区,记者花494元买了一件羽绒服。过去讲究“货比三家”,现在则会选择“货比网端”。记者在使用了淘宝App的“拍照识别”功能后得知,这件衣服在网上平均售价为450元,比该专柜仅便宜44元。考虑到实体购物的稳定性和店庆券50元的减免,记者觉得这件衣服在实体店比在淘宝购买更为划算。
同在羽绒服专区购物的市民赵先生说,“如果在网上购物,试不到衣服,也不知道穿上好不好看,只能选大品牌,选更好的材料,这样才放心。”而追求大品牌、好材料,就意味着要用更多钱为附加值买单。“我在网上看了好多天,说灰鸭绒不如白鸭绒好,白鸭绒又不如鹅绒好,看来看去,越挑越厚,越挑越贵。
今天赶上活动来试衣服,发现鸭绒的普通厚款羽绒服就足够御寒了。”最后,赵先生买了件800元的长款羽绒服,款式新颖,价格比之前留在淘宝购物车里的衣服便宜了1000元。
在男装区,市民王先生花4000元买了一件知名品牌西装。“儿子娶媳妇,我得穿体面点,正装在网上拿不准,还得来商场买。”王先生告诉记者,主要是服务这一块,网上没人给你量,也没人修边儿。
按需购物,“网购+实体”消费方式受青睐
购物理性不光体现在对实体购物热情的回归,更注重性价比,注重舒适度、自我感受。家住任城区薛口家园的胡女士告诉记者,今年各大网店店铺竞争格外激烈,几乎所有店铺都在搞活动。“10月20日起很多店铺已经开始预售了,领购物津贴、分红包,各种优惠让人眼花缭乱,但是优惠规则越来越复杂。今年不会囤太多货了,很多东西都没必要买,而且‘双十一’物流很慢,如果是急需的东西反而要避开物流高峰,去实体店购买更安心。”
越来越多的年轻人购物理性增强,而传统零售行业积极拓宽销售渠道,逐步打通走向市民的“最后一公里”。近两年,济宁市实体业不断提振士气,逐步抢占经济发展“新高地”。不少市民开始选择“网购+实体”组合消费方式,按需购买。
新闻推荐
本报济宁讯(通讯员谭绪兵)从市发改委获悉,济宁市行业协会商会与行政机关脱钩工作已全面完成。参加脱钩的行业协会商会在机构...
济宁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济宁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