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丢失钱包的农村女孩慷慨解囊、在冷水中救起过寻死少女、在网上为山区孩子捐助捐款……今年55岁的董兴清是一位负责保卫社区安全的居委会工作人员,邻里经常称他为“当代活雷锋”。董兴清说,这都是力所能及的小事,能帮助有需要的人,他感到非常幸福。
本报记者刘帝恩通讯员井默
这两年,除参加“中国最美正能量”每天1元捐助计划外,董兴清在微博上和志同道合的朋友组成了正能量圈子,帮助需要帮助的人。“少的捐十元、二十,多的捐五十、一百,尽自己所能。”不喝酒、烟瘾不大,一个月的退休金加上楼下门面房的租金收入,满足自己和老伴日常花销的同时帮助有困难的人,董兴清说“这真不算个事儿”。
“前两天,我们的网格员执勤时看到一个小姑娘在街上来回走,很虚弱的样子,就把这小姑娘领了过来,正好那天我值班。”详细询问情况后,董兴清得知,眼前这个十三四岁的女生家在河南农村,坐火车从商丘来济宁找朋友玩,没曾想丢了钱包,已经饿了一天了。看到小姑娘一人独自外出,还遇到麻烦事儿,董兴清心里有些不是滋味。看着女孩脸上的泪水,董兴清和刘庄社区的网格员每人给了女孩100元,并告诉女孩吃完饭一定坐火车回家。
像这种“不值得一提的小事”,董兴清做的数不胜数。“去年秋天在杨家河河边玩,离我十多米远的地方有个小姑娘下水,以为她是捞鱼的,后来一看不对劲,这姑娘脸上全是泪。”来不及思考,董兴清便跳入河水,把女孩拉了上来。后来才知道,小姑娘毕业半年没找到工作,又和男朋友分手,想寻短见。董兴清开导了她一个小时,并送到小区门口才放心回家。
把善心外化于行动,董兴清身上既有路见不平的梁山好汉范儿,也有积极向善的儒家文化气质。董兴清说,这得益于自己不断的学习。“我是经历过苦日子的人,小时候家里兄妹4人,条件困难,因为上不起学,我初二就辍学了。”虽然学业无法继续,但追求学问的脚步没有停下。这些年,董兴清不断接触新知识,对于网络的了解程度超过很多年轻人。“众人拾柴火焰高,以后我还将继续行善,力所能及地帮助有需要的人。”
新闻推荐
截止到10月19日,由济宁华润燃气有限公司承担的任城区2018年第一批气代煤2.3万用户,除家中未留人配合供气的,已全部完成通气...
济宁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济宁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