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宁新闻 泗水新闻 汶上新闻 嘉祥新闻 金乡新闻 鱼台新闻 微山新闻 邹城新闻 曲阜新闻 梁山新闻
地方网 > 山东 > 济宁市 > 济宁新闻 > 正文

济宁北大培文实验学校校长王兴斌“既要培养青蛙,也要培养飞鸟”

来源:齐鲁晚报 2018-09-10 02:18   https://www.yybnet.net/

2018年9月10日星期一编辑:姬生辉组版:曾彦红校对:朱熔均

专题

T23

本报记者姬生辉

通讯员王宁

今年7月底,38岁的王兴斌接棒济宁北大培文实验学校首任校长王利民,成为学校的第二任校长。来到学校短短一个多月的时间内,王兴斌校长通过多种方式,最大限度地熟悉学校、了解学校。如何将北大培文“弘扬北大精神,践行博雅教育”的核心理念与学校实情有机融合,打造出最适合济宁北大培文实验学校的发展之路,是王兴斌的当前的愿景。在培养学生方面,他提出了“既要培养青蛙,也要培养飞鸟;既要培养刺猬,也要培养狐狸”的理念,根据学生自身特点,因材施教,助力每一名学生的成长。

王兴斌校长为学生上课。

打造最适合

学生的科技节

4日下午,一场秋雨过后,济宁北大培文实验学校的校园清新而美丽。学生们充满活力的身影,课堂上老师们专注教学,校园内传来朗朗读书声……在金秋收获时节,新学期开始了。精神的短发、休闲的着装、温文尔雅的气质,初见王兴斌校长,青春的气质扑面而来。

“北大培文的核心理念是‘弘扬北大精神,践行博雅教育’,细化来是科学、人文和兼容,我需要做的是如何根据学校实际情况,打造出济宁北大培文实验学校的发展之路。”王兴斌坦言,在当前科技高速发展的时代,他希望让学生们充分参与,体验科技的魅力。

“在一线大城市,很多学校都举办科技节,机器人、人工智能等高大上因素充分展示,学生们在动手和动脑中收获颇多。”王兴斌希望,济宁北大培文实验学校从自身特点出发,打造属于自己的科技节,“我们的科技节要突出基础性、动手性和生活性,不求高大上,只求土肥圆。”王兴斌笑着说,校园内有很多法桐,每到秋天都会遇到虫害,学校能否将此作为一个课题,在生物老师的带领下进行虫害的防治研究。再譬如,学校供水有时会遇到水压低的情况,物理老师可组织学生们进行水压课题的探讨。“我希望我们的科技节是生活化的,与学校实际相连的,同时还要日常化,与课堂学习充分融合。”在校本课程的研究上,王兴斌提出了建构真实完整思维链的观点。“学校要有一套自己的评课标准,强调公开课的家常化,家常课的公开化。”王兴斌认为,老师在备课中首先要做足做好功课,根据高中段学生的年龄和思维特点,采取最合理、最有效的授课方式。

因材施教育人才

学生成长多样化

当前社会的发展是突飞猛进、日新月异的,人才需求更是多样化的。因材施教是王兴斌一直坚持的教育理念。“我们既要培养青蛙,也要培养飞鸟;既要培养刺猬,也要培养狐狸。”王兴斌解释道,青蛙最擅长吃虫,代表专注;飞鸟翱翔天空,有着宏观的视野和思维;刺猬遇到危险便卷缩身体,有着“一招鲜”的本领;而狐狸聪明机智,寓意随机应变。“我希望北大培文实验中学学子的成长成才之路是多样化的,是最适合自己的。”

图书馆是学校的文化策源地,如何发挥好其作用,让学生们在日常学习之外多读书、读好书,也是王兴斌关注的问题。“我们将鼓励学生们更多走进图书馆,感受阅读的乐趣。”在阅读激励机制上,可评选“读书之星”;同时,图书馆的书籍应充分流动起来,在每个班建立“流动图书角”。

找准节点,适时推出校园节庆活动,是王兴斌推崇的又一理念。“我们学校有读书节,我建议重新设计,将此改为思想节。学校有艺术节,我们可以打造平台,做成一个艺术区。”王兴斌说,学校的美术老师,完全可以带领学生们创造和设计,进行学校墙体的美化,打造出实验学校自己的校园文化特色;同时,还可发动有书画才艺的学生创作,将他们的作品挂在教学楼的走廊。“希望我们的学校不仅是学生们学习知识的地方,更是他们的生活区,是另一个家园。”

培养有完整

良好习惯的社会人

德育,是学校育人工程的另一大重心,对此王兴斌认为,要充分做到兼容。“一些学校的德育教学,话语权掌握在老师手中,采取的方式也多是灌输式的。”王兴斌认为,在德育教学中,老师不能说教,要与学生共同分享话语权,“我们要给学生一定的空间,容许他们犯错。但这个空间一定要根据实际情况掌握好度。”

王兴斌希望,学生们走出校门、走向社会时能够无缝连接,而不是捉襟见肘。“我们在让学生学好课程的同时,还应该教授他们更多的生活技能。”譬如,学校的食堂可适时开放,让学生们参与做菜,承担部分膳食任务;新生军训中,可加入急救要点操作,以面对身边人出现突发情况的处理。

“学校生活绝不能高于日常生活,日常生活也不能高于校园生活,我认为这是一体的。”王兴斌校长坦言,学校将充分培养学生的健全思想品质,让他们成为完整有良好习惯的社会人。

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

教室图书角,学生在阅读。

新闻推荐

传统资源型城市“连接”大数据 济宁经济扶“云”直上

本报记者宋娜通讯员田金辉近年来,伴随着云盘、云音乐、云阅读的普及,“云平台”、“大数据”在普通大众的眼里早已不再陌生...

济宁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济宁这个家。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济宁北大培文实验学校校长王兴斌“既要培养青蛙,也要培养飞鸟”)
频道推荐
  • 济南:“码上商量”与百姓贴得更近
  • 数字赋能,拓展“商量”广度深度效度济南:“码上商量”与百姓贴得更近
  • 按下快进键 抢抓黄金期
  • 潍坊滨海经济技术开发区京师幼儿园桌上推演,筑牢疫情防控线
  • “线上+线下”人社服务再升级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