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市社会福利中心认真践行“民政为民、民政爱民”理念,把孤残儿童保障作为工作重点,认真落实适度普惠型儿童福利政策,以民政标准化试点建设为抓手,积极推进“五化”建设,整合社会爱心资源,优化儿童成长环境,全力营造了一处“幼有所育、病有所医、学有所教、居有所乐”的温馨家园。
管理体系标准化。该中心自2016年11月被确定为全市首批民政标准化建设试点单位以来,按照“简化、统一、协调、优化”的原则,对现有的各项规章制度进行全面梳理,重点围绕入院程序、护理服务、医疗康复、儿童教育等领域服务内容进行标准化规范,对员工教育、考核管理、后勤保障、义工服务等管理制度进行标准化提升。目前,《济宁市儿童福利院标准体系》已基本成型,覆盖了管理服务各个环节,将有效提升儿童福利工作标准化、规范化、科学化水平。
护理服务亲情化。开展“大手拉小手”亲情服务活动,每名工作人员与2至3名孤残儿童结成亲情服务对子,履行“亲情妈妈”责任,在做好日常护理的基础上,每天抽出半小时陪伴孤残儿童,采取亲一亲、抱一抱、讲故事、做游戏等形式,让孤残儿童享受父母般的关爱。为进一步营造亲情服务环境,利用音箱循环播放轻音乐和童谣,在儿童房间、走廊、大厅绘制卡通墙体彩绘,布置照片墙、爱心寄语墙,摆放绿色植物和毛绒玩具,让儿童生活环境充满温暖色彩。
医疗康复普惠化。针对院内绝大多数儿童患有脑瘫、先心病、唇腭裂、肢残等疾病的现状,福利中心本着“只要有一线康复希望,就要做出百分百努力”的工作思路,积极推进“明天计划”手术项目和“阶梯递进式”康复训练,尽最大努力改善儿童健康状况。目前,共开展“明天计划”手术279例。同时,科学设置感统训练室、PT、PE治疗室、语训室等功能房间,根据儿童身体状况制订“阶梯递进式”康复计划,分期分批开展康复训练,逐步提升生活质量和自理能力。
儿童教育个性化。针对肢体残疾但心智健全、头脑聪明的儿童,制定个性化教育方案,采取义务教育和内部小课堂相结合的方式抓好教育工作,累计有12名相对健康的适龄儿童被送往公办小学接受义务教育,有30余名残疾程度较重的儿童在内部小课堂接受专职教师授课。同时,精心编制音乐舞蹈、手工创作、体育活动课程表,借助社会义工力量开展素质教育课程,促进孤残儿童健康成长。在校儿童多次获得“三好学生”奖状,在院儿童普遍懂常识、知礼节、有礼貌,为今后回归家庭、适应社会打下了良好基础。
义工服务常态化。为进一步整合社会爱心资源,营造全社会关心关爱孤残儿童成长的良好环境,先后与近20家爱心单位和社会团体结成爱心共建关系,常态化开展社会义工服务。除了吸纳团体义工服务外,还建立起个人义工登记管理制度。目前,共有在册个人义工近100名,涉及心理疏导、幼儿教育、音乐舞蹈、小儿推拿等多个专业领域,提高了义工服务的时效性、灵活性和专业性,为促进孤残儿童健康成长提供了有力支撑。
黄鸣
新闻推荐
本报济宁讯(记者朱雪梅通讯员苏小燕)按照市委开展“大学习、大调研、大改进”工作部署要求,北湖建设集团积极组织全体党员召...
济宁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济宁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