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广国引导学生过马路。赵广国介绍“五步工作法”。文/图本报记者周伟佳通讯员刘健
在城区古槐路济医附院路段,隔离护栏将行人、非机动车与机动车隔离开来,整条街道秩序井然……如今,该路段变得如此通畅有序,完全得益于济宁市中交警大队太白中队中队长赵广国的创新工作模式。
创新交通分流模式
化解拥堵难题
18日上午9时,古槐路济医附院门前,车辆川流不息。路面执勤的交警来回巡逻,整条街道秩序井然。
与如今路面的清爽畅通相比,以往则是另一番景象。“我家就在这附近居住,以往车多人多,小刮小蹭是常有的事情。”李女士称,她每天开车上下班,总会在路口等上三五分钟,为此她很苦恼。
“医院周边的人流量每天达5万人次,机动车车流量每天过万辆。”赵广国说,他所负责的路段是医院和学校附近,人车流量很大,交通安全隐患多。为解决这一难题,2016年赵广国与医院多次协商,对周边道路交通设施进行了科学规划。新增机非隔离护栏,设置出租车临时停车港,提高了道路的通行率。
“赵警官采用的这种交通分流模式非常有效,”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治安队队长李全峰表示,在医院内部,所有出口全部单向通行,采取右进右出的环形交通。在医院外部,安装隔离桩,根据车流量情况设置移动护栏,开辟专门的急救通道。为方便患者乘车,专门设置乘客上车港湾和下车港湾,保证患者的乘车安全。
根据有上下乘客的需求,在医院门的两侧设置即停即走上下车区,针对120危急病患需要快速通行的需求,开通绿色通道方便120快速进出,为患者的抢救赢得宝贵的时间。如今,新型交通分流模式已彻底解决困扰医院多年的“停车难、入院难、交通拥堵”的问题。
首创可变式调头口
将“死”路口激活
当日,记者在太白楼中路看到,一处高约1米的伸缩式可移动护栏设置在可变车道两端。
“这个护栏比较轻便,民警可轻易地将其拉开或关闭。”现场交警向记者演示了伸缩式护栏的使用方法。
赵广国介绍,他在执勤的过程中发现,部分车辆从可变车道调头口等待时,经常会出现掉头车辆探头等待、横向穿插等现象,容易造成车流停滞拥堵严重。2016年,赵广国在济宁首创“可变式”调头口疏堵保畅法。在辖区道路主要路口、调头口加装可移动护栏,实行高峰封堵、平峰打开的模式,把“死”路口激活。
“高峰时,民警将可变车道两端的移动护栏拉伸,关闭可变车道调头口。高峰结束后,只需将护栏推回可变车道两端即可。”赵广国称,通过可伸缩移动护栏,可视车流量情况封闭调头口,避免道路拥堵情况的发生。
“经过一段时间的运行取得很好的效果,弥补了可变车道无法控制车辆调头的弊端,这类护栏有望在全市其他有条件的路口进行推广。”市中交警大队副大队长王红岩说。
此外,在辖区医院门口中央护栏处加装遥控伸缩护栏,使医院门口成为“可变式”开口,为抢救病人及时开启绿色生命通道。2017年以来,“可变式调头口”开启通道1000余次,为500余位危重病人赢得了抢救时间。
“他平日里就爱钻研,遇到问题总能得到妥善解决。”王红岩称,平时,赵广国带领民警组织调研,钻研周边交通流量特点,拟定交通调流措施,制作平面图反复推演。“作为一名交警,更重要的是要有过硬的交通管理知识和应变能力。”赵广国坦言,刚来大队时,有机会就向老民警请教。慢慢地,一个交通管理“门外汉”逐步成为了行家里手。“今后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让老百姓知晓正确的交通法规,养成安全守法的交通好习惯。”赵广国说。
□相关链接
“五步工作法”岗勤效率更高
“您好,请站在停车线以内,按秩序通行……”4月28日,在建设路与太白楼路交叉路口,赵广国正在使用“五步工作法”对行人、非机动车交通违法行为进行管理。
赵广国执勤的路段地处老城区,是济宁城区的“心脏地带”。凭借多年的路面管理经验,赵广国分析辖区内的交通管理要点,提出“五步工作法”,即严格“管”、文明“请”、规范“行”、左右“看”、岗区“转”。
“原来交警站在定点位置管理,4个路口只能管理一个路口的25%。如今交警们流动起来,对整个路口实行50%的覆盖。”赵广国说,在半年实行中,整个岗区秩序有了明显地提升,原来逆行等不文明文法行为大大减少。
太白楼路和建设路十字路口机动车日均通行量约为6万辆次,非机动车约为8万辆次。实施“五步工作法”后,路口通行效率大幅提升,不文明违法行为发生数量下降近六成。目前,太白中队已在天马、中区、南门口、阜桥4个岗区实行“五步工作法”,真正让岗勤人员动起来、管起来,提高了管事效率。
本报记者周伟佳
新闻推荐
本报济宁讯(通讯员孙敬)济宁经开区全区动员、全民参与,重拳出击集中整治“脏、乱、差”,确保在短期内全区城乡面貌有大改观、...
济宁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济宁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