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宋娜通讯员 魏中奇
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42.6亿元、增长3.3%,第二产业增加值577.6亿元、增长6.7%,第三产业增加值574.2亿元、增长6.0%。
昨日,记者从市统计局了解到,一季度全市生产总值完成1194.3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6.2%。业内人士表示,从数据来看,全市经济发展总体平稳的基本面没有改变,新经济支撑力度逐步增强,企业发展效益和质量稳步提升,市场投资环境和预期持续改善。
农业经济运行平稳农林牧渔服务业增长13.2%
数据显示,农林牧渔业增加值46.2亿元、增长3.9%。其中,农业11.8亿元、增长5.6%,林业1.6亿元、增长26.5%,牧业24.8亿元、增长1.1%,渔业4.4亿元、增长2.7%,农林牧渔服务业3.6亿元、增长13.2%。
此外,生猪存栏、出栏分别达207.7万头、115.3万头。肉类总产量达14.5万吨,其中猪肉产量达8.5万吨。
转型升级内涵提升新动能助力经济健康发展
今年以来,济宁市持续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断优化要素资源配置,拓展提升转型发展内涵的广度和深度。其中,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长7.9%,分别比上年全年、上年同期加快0.8个、3.2个百分点。规模工业制造业增加值增长10.6%,其中装备制造增长13.1%,分别拉动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长5.09个、1.74个百分点。
服务业发展势头强劲。1至2月份规模服务业营业收入实现63.9亿元、增长15.7%,其中信息软件技术服务增长18.0%、租赁和商务服务增长18.9%、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增长22.5%、卫生和社会工作增长34.3%、文化体育娱乐增长27.2%。全市邮政业持续较快发展,邮政业务收入增长18.1%,其中快递业增长35.8%。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扎实推进。规模工业六大高耗能行业实现增加值增速比上年同期下降3.8%,占规模工业比重降至14.9%、比上年同期回落3.2个百分点,钢材、焦炭、水泥等产品产量分别下降30.3%、16.1%、37.6%,资产负债率降至59.3%、下降3个百分点。商品房消费额增长17.4%,待售面积下降20.2%。
消费需求不断升级农村消费需求增速大于城镇
据统计,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实现548.0亿元、增长9.5%,分别比上年全年、上年同期加快0.5个、2.2个百分点。其中,按经营单位所在地分,城镇、农村消费品零售额分别增长9.4%、10.6%,农村消费需求增速明显大于城镇。按消费类型分,餐饮收入、商品零售分别增长12.2%、9.4%,餐饮消费回暖明显。
“一季度,消费升级类商品销售增长较快,限额以上单位中西药品类、文化办公用品类、建筑及装潢材料类、汽车类等商品均同比增长10%以上。”据市统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一季度,网上零售额增长30%以上。目前,全市纳统平台达25家,共实现交易额327亿元、增长9.0%。
运行质量稳中向好城乡收入差距持续缩小
数据显示,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实现110.6亿元、增长7.6%,其中税收收入73.6亿元、增长11.9%,税收结构持续优化。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实现145.6亿元、增长7.6%,其中公共安全、教育、文化体育与传媒、社会保障和就业、住房保障支出等民生类支出保持较快增长。
同时,居民“钱袋子”再次跑赢GDP增速。据统计,一季度全体居民可支配收入7190元、增长8.7%,其中城镇居民9439元、增长7.5%,农村居民4750元、增长8.6%,城乡收入差距持续收窄。此外,金融机构本外币存贷款余额稳步增加,3月底存款余额5289.6亿元、比年初增加268.0亿元,贷款余额3269.8亿元、比年初增加111.4亿元。
新闻推荐
自今年以来,城区大型自备井实现“首封” 保饮水安全,减资源浪费
本报记者武旭通讯员姜楠4月20日,记者跟随济宁中山公用水务监察部的工作人员一道,来到太白湖新区某高校自备井封停现场,对校园内一处大型自备井进行封停作业。在现场记者看到,施工作业出动了吊车等大...
济宁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济宁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