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课程在学生的学习成长中处于核心地位。在当前新课程和新高考改革的背景下,如何通过构建开放多元、充满活力、富有特色的课程体系,为学生提供更加自主、更具个性、更多选择的教育资源、专业培养和成长环境,让学生的潜能得到全面充分而又自由地发展,尽最大可能实现学生成长目标,是一个学校实施教育教学、提升教育质量、提高办学水平的重要标志。如何通过课程实践彰显学校文化品位,形成学校办学特色,成为济宁一中当前办学的首要目标。
近几年来,济宁一中顺应时代发展,关注教育改革前沿,拓宽教育视野,根据国家政策规定、学校办学理念、教育资源、师资优势、学生需求和课程功能特点,在高质量完成国家课程的基础上,建立了适应学生发展、富有自身特色的课程体系,拓展学生学习领域,丰富优化教育资源,确保了教育教学质量的逐年提高。
扎实实施国家课程
打好学生共同基础
国家课程属必修课程,由国家统一设置,学生必须全部修习,打好共同基础,促进全面发展。教学重点是构建学生基本的学科知识结构,培养学科思维能力,以及在此基础上的综合运用能力。课程标准明确,学习领域和科目设置是对学校和学生的同一要求。因此,扎扎实实地实施国家课程,是提高全体学生综合素养的重要保障。济宁一中的做法是:
一是全面落实课程目标。要求教师充分认识高中课程的选择性要求和学分制管理特点,教学时要着眼于模块或专题的整体设计,将发展学生学科核心素养融入教学实践。二是开展教学创新。继承利于学生身心发展、符合教育教学规律的传统教学方式,不断创新教学方法,认真研究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组织实施策略和方法,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借鉴、融合各派课堂教学模式,不断探索提高教学效率的途径。三是实施“层次目标化教学”。结合学校资源优势和学科特点,通过主题式教研活动和课题研究,对课程作校本化处理,包括进度、难度、教学内容顺序等进行一定的微调,力争做到目标教学、导学案问题设计、课后辅导、课后作业、测试评价分层化。四是改进教学手段,要求教师要努力掌握并熟练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积极推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有机整合;根据具体的教学任务,选择合适的教学组织形式和教学媒体。优化国家课程教学,有效地提高了全体学生的综合素养。2017年高考,在全省13名700分以上的学生中,我校有两名同学,均被北大录取,重点过线664人,150余名同学被“211”“985”工程院校录取,本科总录取达1443人,录取率70.8%。
开设学科拓展课程
促进学生学科特长发展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提出,高中学校要 “创造条件开设丰富多彩的选修课,为学生提供更多选择,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济宁一中学科拓展课程正是为实现这一培养目标而开设的。
学科拓展课程是在国家课程必修课程的基础上设置的拓展、提高、整合性的课程,拓展课程以学科为轴心,围绕学科核心素养,为不同学科特长、不同发展志向的学生设置的不同特色的课程,分类别、分专题、分层级建设和实施,较好地满足了学生多样化的需求。
学科拓展课程旨在培养优秀学生学科特长、创新意识、科技技能、艺术体育技能和科学思维的方法,提升灵活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全面开设了学科竞赛课程。学科竞赛课程以高中阶段开设的语数外等9科文化课和信息技术学科为主,课程开设重在拓展加深学科知识,培养学生学科特长、创新意识、科技技能和科学思维的方法,重点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品质和学科特长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学科的特长发展。在该类课程开设中学校注重学科竞赛对学科学习的促进作用,坚持“以赛激趣,以赛促学,以赛促能”,以学科竞赛唤起学生学科学习的兴趣,锻炼学习能力,提升克服困难的勇气,彰显学生学科优势特长。学校建有物理奥赛等实验室,完善奥赛培训制度,安排聘请校内外教师及高校专家授课指导。
2017届学生在全国创新英语大赛和在全国中学生英语能力大赛中,林沐阳等5位学生,田鸿韬等9位学生分别获得全国一二等奖;2018届学生在全国中学生英语能力竞赛中14名同学获奖全国一等奖,45名同学获奖全国二三等奖;在第十五届创新英语大赛中5名同学获全国一等奖,21名同学获全国一二三等奖;34名同学获华北赛区一二三等奖。在“圣陶杯作文大赛”中2名同学获全国特等奖,16名同学获全国 一等奖,17名同学获全国二三等奖;在中华之星国学大赛中2名同学获全国一等奖,2名同学获全国二等奖,7名同学获省级一二等奖;2018届学生在数、理、化、生、信息等全国奥赛中,刘昕奕同学获全国高中数学联赛省级一等奖,乔时琛等11名同学获全国二等奖;在全国中学生物理奥赛(山东赛区)中5名同学获全国二等奖,22名同学获全国三等奖;在全国中学生生物奥赛(山东赛区)中,28名同学获全国二三等奖,80余名同学获省一二三等奖。据统计,2018届学生获得省级以上奖项者达520余人次。依据这些奖项,这些学生将在全国自主招生有获得考试和加分资格,为就读名牌院校创造了条件。
积极开设创客学习课程。 创客学习课程是一种融探究、设计、创造、合作于一体的跨学科项目学习课程,它注重学思结合与学思并重,倡导知、行、思、创的统一,在实际体验、探索创新、内化吸收的过程中,全面培养学生的创客精神与创客素养。
为保障创客学习课程的开设,济宁一中建有2000多平方米的创客课程中心,建有5个机器人试验室、器材室和两个3D打印室,各室建有通用技术课程器材室、技术设计室、实践操作室、学生作品展室和科技器材展览厅,配备了完善的教学模型模具,配备了学生实验活动需要的各类工具,装备了多媒体教学系统,为创客课程的开设提供了坚实的保证。我校为此成为“济宁市首批创客实验室建设学校”。济宁一中以国家信息技术课程为依托,通过建立创造性学习环境、营造创造性文化氛围、实施创造性教学等途径,来激发学生的创造意识与动机、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品质、塑造学生的创造性人格。
在科技创新课程的实施中,济宁一中在高校和科研部门建立科技教育基地,搭建学生科技探索平台,激发创新和创意智慧,组织开展科技大篷车进校园、争当科技之星和科技探究等活动。2016年在山东省青少年创新科技大赛中,我校有26位同学获一二三等奖,申请专利20多个;在2017年第23届全国青少年信息学奥林匹克联赛中,济宁一中代表队有程一同等6名同学荣获全国一等奖,包揽济宁地区所有一等奖,居全省前列,取得了近年来济宁市信息奥赛最好的成绩;在全国仅有100名名额的“明天小小科学家”选拔中,济宁一中董若冰同学入选;在全国中小学校园影视活动中,林沐阳执导微视频《抬头看看》获全国一等奖;在第四届山东省青少年模型科技竞赛、第31届山东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中,济宁一中53名同学获一二三等奖。
为开设好机器人课程,济宁一中购进30多万元机器人软硬件设备,拥有各类机器人30台,比赛用“综合技能”套装20余套;学校积极培养专兼职教师,重点培养学生掌握智能机器人运行的基本理论、编程的基本方法,搭建创意作品。组织学生参加各类机器人比赛活动。
2015年7月,我校机器人实验室10名学生在“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创新与实践活动”中,共获得一等奖3名、金牌3块,二等奖7名,同年秋在澳大利亚墨尔本举办的第九届亚洲机器人锦标赛上,我校机器人团队代表中国参赛队喜获“VEX-IQ赛项高中组金奖、最佳运动精神奖,BDS赛项高中组金奖、最佳结构奖”4项大奖。在2016年美国哥伦比亚大学举行的国际青少年创新设计大赛国际决赛中,张雨晴等6名同学组成的星驰队获得第一名。在“2017世界机器人大赛—RoboCom青少年挑战赛”全国总决赛中,济宁一中刘文正和万致远两位同学所率领的两支队伍的8个同学分别获得搬运接力赛冠军和全国一等奖。这些获奖学生,将有机会获得北京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南京理工大学,西北工大学,西南大学等著名学府自主招生选拔资格。
积极开发艺体特长发展课程。学校以艺术体育必修课课程为基础,开发艺术体育选修课,通过课程开设和文体活动,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发现学生艺术体育特长潜能。学校制订具体详细的教学目标,从艺体专业、文化学习两方面对学生进行重点培养。2017年济宁一中280余名艺体特长同学被本科院校录取,2018届学生中,300余名艺体特长生获取本科专业合格证,1名同学以56名的专业成绩获取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专业合格证。
开设自主研究类课程
培养学生的学术素养
研究型课程是学生运用研究性学习的方式,发现和提出问题、探究和解决问题课程,其宗旨是培养学生自主与创新精神、研究与实践能力合作与发展意识,进而提升学生的学术素养。研究性学习活动具有开放性、探究性和实践性等特点,是师生相互合作、共同探索、解决问题的过程。
学校成立研究性学习课程教研室,制订了《济宁一中研究性学习实施方案 》和《济宁一中研究性学习课程管理办法》,科学规划研究性学习课程;安排十余位教师担任研究性学习课程。确立了研究性学习以学生为主体,以问题为载体,以探究为手段,以发展为根本的教学基本原则。
学校依托各优势学科教师和高校专家教授,采用指导教师负责制。研究性学习结果将主要以科研论文、专利或研究报告的形式体现,学校积极推荐优秀论文收录、发表于学术出版物。近年来,我校已有几十项课题圆满结题。其中,有五项课题发表在全国省市学术期刊上,有十余项课题参加了科技类的创新比赛,获得各级奖项。这为学生参加高校自招,奠定了坚实的创新素养基础。
加强综合实践类课程开设
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养
综合实践活动主要通过考察探究、社会服务、职业体验等方式实施,重点培养学生的研究与实践能力、社会参与意识、社会实践能力、自我认知及发展规划等能力。面对思想活跃开放、自我意识强烈、人生观形成关键期的高中学生,我校积极探索综合实践课程实施的新途径、新方法,引导学生了解社会、了解国情、增长才干,增强学生自我价值实现、奉献社会的责任感。
开展考察体验类活动。学校组织学生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科普教育基地、博物馆、艺术馆、高等院校、社区等各类校外教育活动场所进行考察调查与实践体验。根据课程活动要求及社会热点问题,指导和组织师生设计、实施社会调查研究的课程和实践体验的项目,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和体验的兴趣。
开展社会服务活动。积极组织学生参与公益活动、文明宣传、保洁护绿、为孤残老幼送温暖、献爱心等活动,鼓励倡导学生参加符合自身特点的社区服务,传播文明理念,倡导团结互助精神,普及文明风尚、维护生态环境、遵守交通秩序。把学生社会服务与劳动技能培训训练相结合,让学生在社会服务过程中感受经济社会发展,增强社会责任感。
国际交流活动。国际交流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跨国文化交往能力和国际视野,提升学校办学的开放性、国际化和现代化水平。学校连年组织学生赴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香港等国家地区开展夏令营、国际文化大使交流等游学活动,增强了学生的国际意识和多元文化理解能力。
大力开展社团活动课程,满足学生的多元发展需求。我们把学生社团当做校园文化的重要载体,当做学生身心发展、拓宽兴趣和开阔视野的主要阵地,当做完善学生知识结构,展示学生个性,发展特长、内化能力的第二课堂,当做锻炼学生的能力、展现学生风采的舞台。
学校通过繁荣社团文化和学生活动为学生搭建广阔多样的素质拓展平台,学校现有文学艺术、实践感悟、科学技术、兴趣活动、运动竞技术五类30余个社团组织;利用学生自办的校园广播站、《太白文苑》以及太白文学社、科技社、英语社、爱拍摄影社等社团组织活动,扩大学生自主成长的空间。每年举办校园金话筒比赛、诗歌朗诵会、歌咏比赛等活动;成立学生合唱团、民乐队,开展读好书演讲征文比赛、书画作品比赛、手抄报评比等活动。这些活动的开展,活跃了学生的文化生活,增长了知识,开阔了视野,张扬了个性,陶冶了情操。多维校园文化体系让学生感受到了校园的魅力,为学生的未来发展打下良好的素养基础。
开设学生发展指导课程
培养学生自主发展和规划能力
2017年学校建立了学生发展指导制度,开设了学生发展指导课程。学校采用专职教师与兼职教师相结合的方式,组建校内专兼职教师队伍;通过导师制、学长制、实施学生发展指导课堂教学,开展多种形式的指导活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建立正确的自我认知,认识自己的兴趣特长、潜能倾向,选择适合的发展方向,提高生涯规划能力和自主发展能力,为指导学生选课选考、完成个性化的课程修习、选择适合自己发展的专业奠定基础。
学校开设了自主招生培训指导课程 ,重在指导学生发现挖掘自身的学科特长、发展潜质,引导学生确立专业发展方向,成功通过重点高校自主。聘请校内外名师专家开设自主招生学科系列指导选修课程,引导学生把握各高校的自主招生政策和方向,。
近三年获得自主招生资格的人次分别为62人次、64人次和78人次,位居全省参加自主招生高中学校前十五位、全国第48位,始终位列全国500强中学排行榜中。 2015年北京大学依据博雅计划、清华大学依据领军计划的资格初审数据,两名校梳理认定出各省名校,认定的山东名校一共28所,数量位居全国第一,济宁一中是济宁唯一入选名校榜的学校。
学校课程体系构建
实现了教育巨大价值
课程的影响力决定学校的影响力,课程的的创造力决定学校创造力,课程的生命力决定学校的生命力。
学校课程体系的构建与实施,有效提升了学生的综合素养,满足了学生个性的发展。多年来,济宁一中基于当前时代背景下高中教育育人目标的把握和反思,立足于学校实际,以“适应学生需求,立足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的提高,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个性张扬”为理念核心,以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完善学生的认知结构、提高学生自我规划和自主选择能力为宗旨,注重激发学生的兴趣爱好、开发学生潜能,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学校课程体系的构建与实施,有效强化了教师课程意识,促进了教师专业成长。校本课程的教学实践,要求教师不仅仅是传统意义上的课程实践者,而且也是课程开发的研究者和参与者,这对教师的教育观念、专业能力、综合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校本课程的开发实施中,促进了教师的课程意识、课程能力、专业能力、团队精神的提高。
学校课程体系的构建与实施,有效彰显学校办学特色,提升学校办学品位。为不同特点、不同志向的学生设置不同特色的课程,满足学生多样化的需求,是高中多样化发展的核心内容。通过学校课程的实施,建立了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课程评价体系,深化学校内涵发展,突出了学校办学特色,彰显了学校办学品位。
学校课程建设和实施是一个系统的工程,既是理念问题,更是实践问题。济宁一中立体化架构立足于不同层次、不同特点学生发展的学校课程体系,实现了学生科学素养与人文素养的和谐发展、全面发展与个性化发展的有机统一,再次体现了具有百余年历史的济宁一中在教育改革新时期的创新精神和育人文化。
李岩校长在南京师大师资培训开班典礼上致辞
高考命题研究专家济宁一中李成顺老师解读《山东省深化高等学校考试招生综合改革试点方案》
林沐阳在2017年全国中学生英语能力大赛中获一等奖,被浙大综合评价录取
济宁一中2017年世界机器人大会获奖的同学
学生社会实践
田鸿韬2107年以高考全省第6名的成绩被北京大学录取
董文琪2107年以高考全省第11名的成绩被北京大学录取
学生发展指导——学生规划人生蓝图
品牌校本课程—— 身边的大师·校友乔羽
新闻推荐
本报济宁讯(通讯员孟芬芬武海涛)近日,太白湖新区“政府买单、送戏下乡、文化惠民”活动走进石桥镇敬老院,以山东琴书、河南坠子、豫剧选段等优秀传统剧目和具有鲜明时代特色的创新性歌舞、小品、相声...
济宁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济宁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