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需打一个电话,就有人上门清理粪液。本报记者孙璇摄本报济宁1月10日讯(记者孙璇通讯员王强)如今,长沟镇村民张三妮家蛆蝇孳生的旱厕改成了干净整洁无害化卫生厕所,改造后的粪液变废为宝,化作有机肥用于农田施肥。农村无害化卫生厕所改造被列入2017年市政府为民办“十件实事”之一,今年,济宁将实现农村无害化卫生厕所全覆盖。
在长沟镇城子崖村,58岁的张三妮用了大半辈子的传统旱厕,从来没想过还能用上无害化卫生厕所。改造前,她家的旱厕,每天的粪便都需要自行处理,费时又费力。“现在只需要打一个电话,就有人上门清理。”1月2日,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看到张三妮家的无害化卫生厕所非常干净整洁。
任城区政府办公室副主任、区爱卫办主任韩成光介绍,任城区农厕改造全部采用三格式化粪池式,经过三次的沉淀、稀释、过滤,粪液厌氧和发酵后,变废为宝变成有机肥,农厕改造可以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减少疾病传播。
2017年,济宁市完成改厕投资4.12亿元,省、市、县各按平均每户300元的标准对农村改厕工作进行奖补。也就是说,每户村民改厕可以享受到900元的补贴。
无害化卫生厕所安装好了,后期管理也要跟得上,任城区因地制宜地探索后期维护管理的路子。“农村改厕的后续管护纳入城乡环卫一体化服务,建立厕所维护的市场化运作模式,目前任城区有两家公司负责无害化厕所的后期维护。”韩成光说。
2017年,济宁市将农村无害化卫生厕所改造列入市政府为民办“十件实事”之一,年计划完成农厕改造40万户,实际完成改厕任务49.4万户,提前完成年度任务。今年,济宁将实现农村无害化卫生厕所全覆盖。
新闻推荐
情系教育写春秋记市政协委员、市教育局副局长、济宁教育学院党委书记刘加庚
本报通讯员颜霞怀揣着实现人民满意的教育梦想,用心用情,任劳任怨,在教育管理工作岗位上一路前行走过了35个春秋;秉承着为民履职的神圣使命,关注民生,建言献策,六年来提交30多件高质量的提案和建议。他就...
济宁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济宁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