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小团结奋进的领导班子有这样一幅画面令笔者动容。在校长李玲玲的办公桌前,一位老师不好意思地说道:“校长,明天我要去做手术,今天的课程已经上完了,下午我去办住院手续,想来跟您请个假。”边说着,腼腆的老师有些脸红,笔者在这羞涩的脸色中看到了霍小老师无私奉献的敬业精神。
“兴教之道在于师”,教师乃教育之本。学校的办学水平、学生素质的高低,取决于教师素质的高低。有这样甘于奉献、自觉自律的儒雅教师,霍小又如何不能实现自身的发展与壮大呢。
教师强不强,当看领头羊。霍小的管理队伍有着年轻化、专业化的特点,现任领导班子成员,15人中有3人为省级特级教师、齐鲁名师,6位省级教学能手,3位市级杏坛名师、特级教师、教学能手,3位区级教学能手,其综合素质和专业引领能力在任城区学校中首屈一指。学校实施“干部提升工程”,重点提升班子成员的学习力、凝聚力、执行力、引导力、创新力、感召力,锻造了一支德才兼备、博学善研的领导团队,在教师当中树立了榜样的形象,彰显领导班子领头人的作用,学校党支部2015年、2016年连续被区教体局授予“先进基层党支部”光荣称号。
品牌引领、团队辐射是霍小教师专业化成长的关键。在教研组内,每名教师要在部长和组长的领导下,按时、认真地参加各项活动,期末年级部长和教研组长将面向全体教师汇报交流工作,在此基础上评选“最美团队”,教研团队建设成果显著。校园内、教研组内互敬互爱、互帮互助的风气蔚然成风,这是对“博学善研、身正乐业”教风的最充分的展示,也是对“爱尽精微,和以致雅”校风的最有力的诠释,这就是霍小的团队,这就是霍小的文化。
谈起青年教师的成长,以“师德工程、读书工程”修身正德、“名师工程、青蓝工程”笃学育人为目标的四大工程可谓功不可没。
通过“师德工程”,学校积极开办“和雅论坛”,深入开展廉洁从教、文明施教、依法执教等师德活动、读书活动,牢固树立“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从业准则,努力培养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知识、有仁爱之心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
发力“读书工程”,学校为每位教师购买了教育专著、《论语》等国学著作,倡导“让阅读伴随教师成长”的学习理念,引领全体教师阅读专业理论和国学经典,丰富教师文化内涵和人文素养。
借助“名师工程”,学校为骨干和名师搭建平台,开展丰富多彩的展示活动,如“骨干教师示范课”“常规教学率先执教课”“中年教师创新课”等,每个学期完成“五个一”的任务(读一本教育专著、上一节示范引领课、作一个业务讲座、带好一个徒弟、承担一个实验课题),促进了骨干教师朝着“学者型”教师进发的工作热情。
瞄准“青蓝工程”,学校一直坚持高起点、高标准对青年教师实施专题培训,促进他们快速成长。采取师徒结对、跟踪上课、听课、评课、业务培训等形式,帮助他们尽快熟悉教材,掌握教法,期末对成绩突出的师徒进行表彰和奖励;开展青年教师“两笔一话”的通用基本功训练,要求30岁以下的青年教师每周上交两张钢笔字,期末进行青年教师基本功大比武活动;每周对青年教师进行教育理论专题培训,观看名师课堂实录,进行讨论评课,撰写评课笔记;举行青年教师汇报课、评优课活动,搭建展示舞台,提高专业水平。
四大工程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学校先后培养了6名山东省特级教师、1名齐鲁名师、18名山东省教学能手、3名济宁市杏坛名师、3名济宁市特级教师、3名济宁市学科带头人、27名济宁市教学能手、15名运河名师、61名区级教学能手,全国、省、市、区级优质课执教者100余人。
新闻推荐
济宁召开《山东省禁毒条例》暨全市三年禁毒成效新闻发布会去年首次跨省打击制毒犯罪
本报济宁1月7日讯(见习记者周伟佳通讯员赵存岭马超李乐)5日上午,济宁市召开《山东省禁毒条例》暨全市三年禁毒人民战争成效新闻发布会。据了解,《山东省禁毒条例》自2018年1月1日起...
济宁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济宁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