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昨日,记者从市统计局了解到,1至11月份,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长7.11%、固定资产投资增长8.1%、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4.5%,分别比上月加快0.13个、0.1个、0.3个百分点,其中工业、投资分别高于全省平均0.18个、0.7个百分点。业内人士表示,前11个月,济宁市主要经济指标持续加快增长,工业、投资等主要指标持续平稳回升,市场需求回暖态势愈加稳固,结构性调整优化步伐加快,发展质量和效益进一步提升。
新增工业企业九成以上为制造业
数据显示,全市新增纳统“四上”企业342家,新增工业企业九成以上为制造业,其中智能装备制造、新材料、产业融合等新经济活动加快发展,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和新模式不断涌现。
前11个月济宁市新兴服务业加快发展,众创、众包、众扶、众筹服务平台达到65个,规模以上科技服务业、高技术服务业营业收入同比分别增长11.0%、12.5%,占规模服务业比重达34.7%、25.4%。
工业效益持续同步明显好转
今年以来,济宁市持续深化商事制度、投融资体制、混合所有制改革,加快市场出清、淘汰落后产能,供给结构不断优化。数据显示,六大高耗能行业实现增加值持续低位运行、比上年同期下降2.9%,烧碱、焦炭、钢材等工业产品产量连续下降,分别下降8.9%、3.7%、28.1%。
同时,工业生产质效逐步提升,规模工业生产逐月向好,增加值增速比年初加快6.7个百分点,赶超上年同期0.6个百分点。而且,工业效益实现主营业务收入增长14.6%、快于同期13.7个百分点,实现利润、利税保持高位增长,企业亏损额下降32.3%,亏损企业个数占比降至5%以下。此外,规模服务业营业收入行业均保持较快增长,其中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等五成行业保持两位数增长,快递业务收入持续20%以上增势。
(本报记者 宋娜报道)
前11个月,济宁市乡村消费增速快于城镇
社会消费品
零售额实现2020.41亿元,增长8.8%
乡村增长11.5%,快于城镇3.8个百分点
限额以上网络销售额增势迅猛,化妆品、书报杂志电子出版物及音像制品、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等升级类产品均保持10%至20%的增长。
对外贸易
进出口总额实现376.06亿元、增长16.4%
出口实现218.69亿元,增长7.3%
进口实现157.37亿元,增长32.0%
实际利用外资27.41亿元、是上年同期的2.0倍,其中服务业利用外资是上年同期2.2倍,对外开放能力明显提升。
金融机构本外币
存贷款余额分别达5013.84亿元、3168.85亿元,较年初增加401.73亿元、289.58亿元。保费收入增长10.2%,其中财产险增长11.7%。
制图/吴丹
新闻推荐
本报济宁12月26日讯(记者李锡巍通讯员唐娜)日前,济宁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根据省卫计委《全省食品安全风险监测方案》的要求,开展了苹果及蔬菜的安全风险专项检测。期间,市疾控中心按照地...
济宁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济宁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