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岁末年初,许多市民最关心的事除了今年的“钱袋子”鼓不鼓之外,那就是明年经济发展的风向标到底是什么?全市经济又会有哪些新动态?经济发展与民生保障相辅相成、密不可分,老百姓又能获得哪些经济福利?昨日,全市经济工作暨金融工作会议召开,看看哪些“干货”在新的一年里将影响你的生活。
新旧动能转换
全市要突出抓好产业这个核心,深入实施中国制造2025济宁行动计划
●高水平技术改造
围绕装备制造、能源化工、纺织服装、食品、造纸等传统产业,集中突破100个投资额度大、带动能力强的技改项目,完成技改投资1100亿元,打造千亿级、五百亿级产业集群
●壮大新兴产业培植
重点发展信息、生物医药、节能环保、新能源、新材料等
●大力发展农业“新六产”
●力促服务业提速提质发展
与先进制造业相配套的现代物流、金融服务、科技研发等生产性服务业
文化旅游、商贸餐饮、房地产等生活性服务业
电子商务、信息消费、文化休闲、健康养老等新兴服务业
『雁阵计划』
对年销售收入过50亿元的“头雁”企业、过10亿元的“隐形冠军”企业,“一企一策”制定个性化扶持政策,培育一批百亿级、50亿级和高成长性企业
●中小企业专项培育计划
建立健全市县两级中小企业专项服务平台,加快推进“个转企、小升规、规改股、股上市”,新增“四上”企业1100家
●打造一支高素质企业家队伍
『工匠精神』
突出抓好科技创新,强化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力争新增省创新计划项目300项、10家以上国家、省创新平台
●打造一批名企业、名产品、名品牌
引导企业在工业机器人、关键零部件等领域开展技术攻关,推进工业产品和服务智能化,实施“十百千”品牌培育工程
●培养“高精尖缺”人才
统筹推进省级人才改革试验区、儒学人才高地、鲁西科学发展高地人才支持计划“三大板块”
企业解压减负
要突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把提高供给体系质量作为主攻方向,全面落实“三去一降一补”任务
●化解过剩产能、淘汰落后产能、实现市场出清
●减税、降费、降低要素成本
●深化“放管服”改革
●要着力提高全方位对外开放水平
突出境外经贸合作园区建设:支持龙头企业“走出去”并购优质资产、品牌、股权、营销网络,深化与跨境电商平台对接,扩大跨境电商出口规模
都市区融合发展
按照组织管理、产业布局、基础设施、生态建设“四个一体化”的要求,在公共服务、重大基础设施上率先突破
●实现都市区公共服务均等化
加快形成以“田”字形高速公路、“廾”字形高铁为支撑的快速路网,带动城市拉框架、扩规模、拓空间
●深化农村、户籍、住房等改革
有序推进外来务工人员市民化、城中村和城边村原有居民市民化、其他农村地区就地转移人口市民化
●推进城市“双修”
突出抓好城区道路改造提升、周边路网完善,解决好群众反映集中的道路通行问题
●突出抓好棚户区、城中村和城边村改造
加大背街小巷和老旧小区整治力度,加快推进城区绿化、河道整治、生态修复和海绵城市建设,新建一批公园绿地、市民广场,完成引水入城、实现城区河道“水活流清”
●加快推进美丽乡村建设
推进农村“七改”工程,抓好“厕所革命”,建设“四好”农村公路,全力打造美丽乡村建设“升级版”
传承优秀传统文化
要坚持用传统文化涵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启动新一轮全国文明城市创建三年规划
●推进孔子学院总部体验基地建设
拓展提升孔子文化节、世界儒学大会、尼山世界文明论坛等交流平台,推动国际中学生儒学辩论大会和全国大学生论语大会在更高层次举办
●推进干部政德教育基地建设
打造以儒学为特色的国学教育培训第一城
●实施文旅突破战略
积极发展文化演艺、影视制作、文化创意等新兴文化业态,发展全域旅游,努力把文化旅游产业培植成战略性支柱产业
民生保障
●提高城乡低保和农村特困人员救助供养标准
●完善惠老、惠残、惠童保障制度
●解决城镇普通中小学大班额问题和“全面改薄”工程
●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落实大病救助等惠民措施
现代金融产业体系
●加大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力度
发挥好银行融资主渠道作用,积极搭建政银企合作平台,不断扩大政银企合作成果。引导金融机构,为济宁市产业转型升级提供强大的金融支持;引导企业注重对接资本市场,建立挂牌上市后备企业资源库
●加快组建市县政府性融资担保公司
深入推动小额贷款公司试点,鼓励民营资本进入金融领域,做大做强地方金融组织
●支持普惠金融发展
引导地方法人银行坚持服务区域经济的市场定位,向县域、农村和社区延伸机构和服务
(本报记者 王仰浩 报道)
新闻推荐
1200余万元善款物暖万家 市慈善总会计划列支善款,***助困难群众过暖冬
本报济宁12月26日讯(记者晋森通讯员路笃书)26日,记者从市慈善总会获悉,目前发出通知决定在全市将继续开展以“***送真情,慈善救助暖人心”为主题的“情暖万家”慈善救助活动。全市...
济宁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济宁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