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城市更绿了,空气更好了,基础设施更加完善,变化真大!”日前,市民参与了济宁市“生态修复城市修补”社会调查问卷。参与者表示,眼前这座城市让他们觉得既陌生又熟悉。采访中,记者听到最多的词就是“变化”。
近日,记者从市城乡规划局了解到,济宁市初步编制完成《济宁市生态修复城市修补总体规划》(以下简称《双修总规》),规划期限为2017年至2030年;其中,近期规划为2017年至2020年。《双修总规》作为济宁市生态修复、城市修补工作指导性文件,主要开展八大行动、实施十大重点任务,力求将济宁市建设成为“河湖共济的生态绿城、便捷舒适的宜居乐城、魅力彰显的文化名城”。
据市城乡规划局工作人员介绍,今年完成了“生态修复城市修补”社会调查问卷,根据问卷结果,制定了“城市双修”实施计划,完成“城市双修”重要地区城市设计,计划结合“双修”重点地区和水环境、绿地系统、风貌特色等问题突出的领域选择示范项目。至2020年,“城市双修”工作初见成效,被破坏的生态环境得到有效修复,“城市病”得到有效治理,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条件明显改善,环境质量明显提升,城市特色风貌初显。
(满广宇 通讯员 王剑 王超 报道)
生态修复
城市修补
生态修复、城市修补是新型城镇化下,治理“城市病”、改善人居环境的重要行动,是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补足城市短板的客观需要。
八大行动
1
生态修复
2
交通改善
3
公共服务
4
棚改安居
5
市政设施
6
风貌提升
7
违建治理
8
十大重点任务
河道生态修复
采煤塌陷地生态修复
完善城区绿地系统
生态修复
交通改善行动
完善公共服务设施
推进棚改安居工程
市政设施提升
城市风貌提升
违法建设治理
城市文化复兴
城市修补
存在问题
城区小府河、小洸河、老运河、越河、任城河5条河流属于城区内流河,由于城区人口基数大、河流周边环境较为复杂,导致水质恶劣,生态环境亟待改善;煤炭塌陷地开采导致耕地破损、植被破坏。
生态修复方面
城市路网密度低,交通拥堵、停车难等问题较为严重,公共服务设施及绿地缺项较多、部分基础设施保障率不高,城市风貌缺乏特色,历史文化保护与活化力度不足。
城市修补方面
“城市双修”重点区域
城区“五河”沿岸地区
五河近期建设范围:
小洸河,小府河—老运河,长约3.6公里;老运河济安桥向东—圣泰桥,长约3.5公里,合计7.1公里
重要节点:
汪园、浣笔园及柳春园,面积13公顷
历史文化
保护核心区
外围采煤塌陷地
在项目实施方面,各类项目全面推进,同时促进重点地区率先见到成效,此次城市双修规划的范围约为950平方公里,任城区、兖州区、高新区、太白湖新区、经开区5个区域落实分解任务近千余项,投资达千亿级,主要涉及棚改、文化、交通、市政等具体工程项目。
一位环卫工人正在擦拭路边的围栏。(董绍进 摄影报道)
环卫工人对路缝加强清扫力度。(李姣 摄影报道)
新闻推荐
本报讯根据省环境监测中心站会商中国环境监测总站及省气象台,预计12月28日至29日,山东省将有一轮中至重度污染过程。经市重污染天气应急工作领导小组研究决定,全市自明日零时启动重污染天气橙色预警...
济宁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济宁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