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济宁12月21日讯(通讯员臧申玲吴振东)面对日益激烈的竞争,济宁农商银行微贷中心始终坚持“做零、做小、做散”的经营理念,积极“扫街营销”,依靠“廉、优、快、省”的信贷文化树形象,微贷业务一路前行。截至今年11月末,该行微贷中心共授信882户,授信金额3.39亿元;累计发放贷款800户,发放金额3.01亿元。
该中心以“批量营销”为突破口,以上门营销为手段,对市区房地产商、楼盘进行走访营销,借助“办贷效率”和“产品优势”,成功营销多处楼盘。目前已与瑞马、绿地、鲁商公馆、龙翔、西雅图、碧桂园等在内的7家知名房地产商达成友好合作关系。
济宁农商银行微贷中心还积极跟进信贷产品的后续服务,不断提高客户经理长远服务意识,优化信贷产品的后续服务,用人性化的服务赢得客户的认可,从而实现存量客户的“转介绍”。在存量客户维护上,该中心进行精细化表格管理,通过分类整理客户信息,有针对性地推送相关信贷产品。此外,通过建立客户交流群,利用朋友圈推送彼此宣传信息,加强与客户间的交流,增强客户粘性。目前,该中心建立客户交流微信群20余个,客户数量达1000余人,通过维护存量客户,拓展经营贷10余户,装修贷25户。
在信贷管理方面,该中心坚持制度为先,向“管理”要“实效”。首先日常管理情况每周通报,以“8S”管理为基本管理考核内容,包含整理、整顿、清扫、清洁、素养、安全、节约与安全等8项考核项,每周通报每位人员相关事项落实情况,并对违规者进行扣分处理。在办贷过程中,济宁农商银行微贷中心要求客户经理保持廉洁的工作作风,为客户提供优质、高效与省心、省力、省事的服务,增强了客户经理合规办贷、清廉办贷的意识,提高了该行的社会形象。
综合扶贫助脱贫民生财政惠民生
本报济宁12月21日讯(记者晋森通讯员许振鹏)济宁市财政部门坚持把扶贫开发作为保障重点,在加大专项扶贫投入的同时,大力支持开展综合扶贫工作,在低保、残疾人生活补贴等方面让困难群众共享发展成果。
加大低保兜底力度,积极推进农村低保与扶贫开发政策有效衔接,将全市农村低保标准提高到省定扶贫标准以上。建立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制度,将“两项补贴”标准由原来的每人每月80元提高到每人每月85元,惠及残疾人10.4万人次。完善健康扶贫政策,建立医疗机构减免、基本医疗、大病保险、医疗救助、扶贫特惠保“五重医疗保障”,贫困群众持“惠民医疗卡”检查、治疗、住院费用优惠20—30%,取消大病保险起付标准、最高支付限额提高到50万元。加大教育救助力度,对农村贫困家庭学生实行“一人一档案、一人一专案”,制定个性化教育资助方案,累计发放补助资金5800余万元,救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1.5万名。全面实施农村困难家庭危房改造工程,完成贫困户危房改造4737户。
新闻推荐
济宁655个家庭赶上经适房“末班车” 没有申请上的家庭若符合条件可申请公租房
市民朱培红抓到了自己心仪的房子,非常高兴。本报记者李岩松摄本报济宁12月20日讯(记者孙璇)12月20日,济宁运河怡居城、时星·御德经适房举行抓阄定房仪式。655户获得购房资格的申请家...
济宁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济宁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